曾几何时,进口酒商为了打开市场、拓展渠道,扩大产品与品牌的知名度与受众面,把“商机”看得比什么都重,到处参加展会、品鉴会,以求“露一小脸”;但也有的酒商财大气粗,寄希望于广告开路,买进场权,买陈列位置。
但不论手段如何,有一点是清晰的,做生意都必须考虑盈利,必须在既定时间内核算投入产出率,如果只投入不产出,达不到预期效果,那么接下来怎么办?是继续玩命投入,还是该冷静一下,思考未来的方向和行动策略?
目前,很多进口葡萄酒商都要面临一系列的问题。5年之前,进口酒凭借光鲜的外表、令人心跳的品牌故事堂而皇之地以高价位切割出一片市场,而且利润率颇高。
但是,随着新旧世界的进口酒大肆涌入中国市场,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逐渐增强,从市场表现来看,一些消费者不再盲目地信任进口酒,反而更愿意购买同等价位国产品牌的高端葡萄酒。
面对180度转弯的消费心态和市场现状,进口酒商需要从市场运作、品牌营销策略层面来制定新方案,调整新的经营方向来应对新变化了。
精品营销策略是高端品牌必要的营销方式和策略思维,其本质是助力进口品牌确立新锐的定位,与国内品牌及其他进口品牌区隔,确保其自身形象的独一无二,这也是保持消费者粘度的最好方式。
进口酒商在制定精品营销策略的时候,必须遵循以下流程。
明确战略目标
放眼全局的作用是知己知彼,明晰区域市场范围内的竞争环境及竞争对手的分布情况,小规模的经销商在开发市场时,不仅要考虑“我们应该如何推销这种产品”,还要考虑“我们究竟是否应该提供这种产品”。因为区域竞争状况对一个小公司而言,必须首先解决怎么活下去的问题。
酒商在创建具体的产品营销策略时,也要考虑:“我们的产品有什么竞争优势?”
或者,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与其他类似的产品或服务相比,该产品或服务能更有效地满足什么需求?”
站在全局的高度上,经销商才能正视自身品牌及产品的优缺点,找到适合宣传及突出介绍的卖点,确定更为明确的战略目标。以进一步调整营销策略,确保该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期望和需求。
确定渠道模式
这一步是重中之重。深圳有一家“天扬公司”(化名)的老总李征从国外引进北欧的两个新产品——某品牌伏特加及某品牌的葡萄酒。李征运营深圳酒市场很长时间,主营法国产白兰地及葡萄酒,主要依托综合商场销售。李征打算通过引进新品牌新产品,进入连锁酒庄及酒吧等渠道,因为他不希望同以前好不容易耕耘形成冲突,这也是他尝试新渠道的一种战略选择,因为大型商场费用太高且每年都要增长,自身的利润越来越薄。
选择新品牌、新渠道也是不得以的选择,尽管其选择的产品价格很高,但李征认为价格的高低是市场决定的,别人都这样卖,自己的产品质量有保障,卖高点价格是有底气的。
另外,李征看到当下酒品价格两极分化越发严重,只要产品品牌响、质量不错,高价是首选。选择连锁的目的也是看到连锁终端扩张的速度,他觉得市场决定方向,连锁扩张越快,这中间就越有机会。
由于前期做足了充分谋划,李征引进两个新品牌之初,就已经确定好了战略及战术,希望做出不一样的市场空间,进入新渠道,尝试全新的方式来攻占市场,并准备用一年的时间培育市场。
引进新品后,李征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首先到市场调研摸底,把相类似的品牌及产品的零售价格都调查清楚,特别是在不同渠道的价格差异也留意了一番。前段时间,李征参加了几次深圳行业协会举办的展会,打算通过展示招揽客户,但很快发现展会上类似的产品太多了,而且看完一圈下来,发现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毫无特色,还有可能被人家说是假冒的、国内拼装的。
李征开始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战略”,他觉得高举高打不适合自身,进展会可以受到关注,但是成交率很低,必须要主动出击。在出击之前,还必须找到自身的卖点,制定好阶段目标。下一步,应该怎么创新呢?
找准创新点
李征算是有“想法”的人,他发现了问题也碰到了难处,但他没有急于行动,而是希望通过探索找方法、找出路。李征把所有跟自身产品及品牌相关的竞品信息、渠道信息,甚至将目标消费群的信息做了梳理和归类。李征认为,做市场就应该画一个作战地图,有条不紊、有序经营才能赢得市场,否则浪费了时间,还得不到应有的结果。
李征同时也找了平时经常一起交流的朋友“切磋”,总算找到了头绪。他认为,传统拓市的套路还必须拿出来,再添加一些与时俱进的招数就可以了。其中,传统拓市的套路包括:设计品牌及产品画册,设计卖点及广告语,精雕细琢品牌故事;另外,重新设计和制作产品的外包装,原先的包装材料过薄,也没有体现想要宣传的卖点,必须重新设计和制作。在这一点上,李征很用心,因为一个卖点和定位确定后,所有的形象定位都必须“跟着走”。
针对市场现状及竞品招数情况,李征也想出了两个创新招数。
首先,在渠道层面,依托单一的渠道结构肯定无法实现量的增长,而且现在消费多元化,不同渠道不同定价也不会引起顾客的反感,他把目标价格定在连锁渠道商,这一块的价格一定不能乱,这是自己的底线。在连锁渠道中,李征对产品形象的要求很高,认为产品和品牌定位在消费者不了解的时候必须多打广告,盲目投入价格过高的电视广告并不划算,而且渠道数量也支撑不了,只能先把有限的预算投到终端;
其次,李征接触电商渠道,电商渠道是一个新型销售阵地,虽然推广费用高,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但固定成本低,完全值得投入大量精力。李征在选择电商的时候,还是刻意留了一手。一开始,李征并没有在国内一些电商网站推广,而是先建立了品牌产品的网络平台(主要是自己宣传用),在该网络平台下的几个电商网站投放不同酒品的广告宣传,直到逐渐打开市场局面后,才逐渐开始在国内电商投放。后来,随着产品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投入的推广费用反而不高。
确定行动的优先顺序
战略方向定好后,李征开始投入具体的运营。首先,在公司范围内成立事业部,搭建队伍,李征并没有从外面招聘人马,而是在原先几位销售经理中选了两人,要他们自己招聘推广队伍,一人负责传统渠道及连锁,一人负责品牌及电商新渠道,两人的业绩会有相对应的激励,由于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两人也知道激励数量的幅度,双方都很心领神会。接着,李征把自己的想法与两位经理充分沟通,制定了授权计划,并投入一定数量的启动资金,整个团队开始运作。
在优先顺序上,李征一直认为万事谋先动,渠道经理和品牌经理都在行动,李征也把自己的精力做了分配,前期李征投入到品牌经理那边的时间明显要比渠道那边多,他希望把自己的想法能深入贯彻到品牌建设中及新的形象包装中。只有把这块做好了,渠道的成败完全就看努力和投入了,没有太多的悬念。
后来,在具体的运营中,正如李征所想的那样,终端渠道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还在快速变化中。李征认为,在终端变化较快的情况下,有必要和重要终端客户形成战略联盟,以共同抵御风险,因为终端商也不希望不确定的经营状态。
在这里,笔者需要指出,酒商必须要善于和终端形成“捆绑”营销关系,让终端和自己一起承担风险,享受利益。大家都知道,正如换人的成本比较隐性一样,渠道终端也是如此。
不仅如此,经销商还必须清楚地看到,尽管终端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难以一揽子搞定,但是酒商老板在制定战略及战术的时候,不能分块实施,而首先要通盘考虑,正如案例中的李征,在刚开始他也碰到问题遇到了困惑,但这更加坚定了他通盘考虑、一体经营的思路和战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