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是一个贫穷的煤矿地区,贫瘠的丘陵,干旱的灌木林地,加之夏天炎热干燥,冬天寒冷漫长,使得大多数的农作物在这里都难以存活。但这种沙化、坚硬的土地却十分适合葡萄生长。
近年来,宁夏从精品酒庄模式中得到启发,正雄心勃勃试图成为中国的“纳帕谷”。
为了帮助这一新兴产业成长,宁夏自治区政府在199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修建灌溉系统,并将酿造葡萄酒作为经济发展计划的中心。2005年,政府支持建造了该地区的第一个“示范”酒庄——贺兰晴雪。
2011年是贺兰晴雪酒庄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英国葡萄酒刊物Decanter举办的一场著名的国际竞赛中,贺兰晴雪获得了金奖。它的一瓶2009年的加贝兰被评为10英镑以上红酒中最好的波尔多品种红葡萄酒,击败了来自纳帕谷地、澳大利亚和波尔多的其他红葡萄酒。
到目前为止,当地酿酒商已经赢得了许多著名奖项。宁夏政府还计划扩建葡萄园,增加一倍的面积,并创建一个葡萄酒旅游中心。他们还吸引了许多外国投资者,例如法国香槟酿造商酩悦轩尼诗(Moet & Chandon)在这里生产起泡酒,而烈酒巨头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也斥巨资力图将本地酒庄现代化。
“人们知道纳帕有美国最好的葡萄酒,而在法国波尔多生产的葡萄酒最负盛名。”当地负责管理葡萄酒工业的高级官员郝临海说,“我们希望,当人们想到中国的葡萄酒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宁夏。”
尽管中国以火辣、高达50度的白酒而闻名,而非屡次获奖的葡萄酒,但是在中国迅速增长的中产阶层群体正在对西式的生活方式产生更大的兴趣,其中就包括上等葡萄酒。根据研究机构IWSR的数据,中国人在2014年消费了超过15亿瓶葡萄酒,比2008年翻了一番。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葡萄酒产量还近乎于零,而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七大葡萄酒生产国。2014年,中国生产了1.2亿箱葡萄酒。这个数字约为美国产量的1/3,并且极为接近澳大利亚和阿根廷这样的葡萄酒出口大国的产量。
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与宁夏葡萄酒产业合作紧密的马会琴称,中国的葡萄酒几乎全部面向国内市场,并且就目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前的情况来看,以西方标准来衡量的话,它们中的大部分几乎都没法儿喝。
目前,新一代的中国酿酒师正尝试着提升酒的品质,在赢得口味越来越挑剔的本土消费者的同时,吸引那些忠实的葡萄酒爱好者——这些人几乎只喝从法国、美国以及其他地方进口的葡萄酒。和其他很多中国产业一样,酿酒商的终极目标就是将自己的葡萄酒销往海外。
1976年著名的“巴黎之评”盲选大赛组织者,英国葡萄酒商人Steven Spurrier说:“中国的酿造商们不仅十分富有,而且野心勃勃,想要大干一场,他们甚至雇佣了全球最顶尖的顾问。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生产的葡萄酒将会越来越好。”
许多人都憧憬着有一天,顶尖的中国葡萄酒能成为美国或欧洲商店货架上常见的商品。现在,中国上好的葡萄酒开始逐渐引起了海外人士的兴趣。而目前每年在英国、德国和荷兰售出约17万瓶葡萄酒的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正在策划另一场大型扩张。摩塞尔称,公司计划在几年内,在欧洲大陆葡萄酒的销量达到约500万瓶,而他本人很快也会开始与美国的经销商接洽会谈。他还说,多亏了2015年优质葡萄酒的良好表现,“让我们有机会能让中国真正参与到国际葡萄酒市场的竞争中。”
银色高地酒庄也引起了一些欧洲人的兴趣。但是酿酒师高源担心,中国葡萄酒目前的价格还过于昂贵,与国际市场上的其他葡萄酒相比竞争力不足。她认为,就目前而言,扩建葡萄园、改进酿酒技术,远要比出口葡萄酒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