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浏阳河被收购一事不断发酵升级,与大元股份合作告吹之后,又先后出现了梧桐投资、皇台酒业等的身影。据最新消息浏阳河与皇台已经基本达成合作。
无论最后结局如何,这一事件已将浏阳河推入尴尬处境,企业形象扫地。由于其长期以来经营、管理和发展思路上的弊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端,专注资本运作而忽视实业经营,资金流向失控,使这个曾经具有良好市场基础,本应成为大众消费时代宠儿的优秀品牌,沦为“剩女”,要看别人脸色、靠别人输血,解决最起码的生存问题。
更进一步来看,浏阳河成为“剩女”,与之相对应的是,从白酒行业的一季报来看,多家大股东选择撤出,而中粮也拟剥离白酒业务,以及囤积名酒、炒作老酒的行为,现在也大为减少。
这种收缩现象并非衰落讯号,相反,却可能是行业成熟度提高的一种几项。随着行业进入调整期,其成熟度越来越高,泡沫被挤出,靠概念炒作、资源人脉、资本投机等手段,已经难以在行业立足。以往,一些投资者看重白酒行业的高利润,通过白酒“输血”其他产业,随着行业利润下调到理性水平,这种模式也难以为继。市场不成熟,就有投机者,或者说是投机大于投资,而当行业趋于成熟,必然会把这一部分泡沫挤出去。
2000年前后,当时互联网行业中充斥着强劲的资本运作,有创业公司获得巨额投资,也有大公司对小公司的收购,还有更加令人激动的 IPO 动态。投资者似乎看重公司背后的用户群,而不是它们的营收状况。一家仍未实现盈利的公司的估值往往可以达到上亿美元之巨。这种虚拟泡沫的不断积累超过了临界点,纳斯达克指数暴跌,一大批互联网公司迅速走向崩溃,并最终成为全球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这与此前白酒行业的形势不无相似,酒类产品不是靠服务和品质赢得消费者,而是靠一轮轮涨价拉动经销商跟进,靠升值前景吸引消费者大量吃进,而不是将之作为消费品饮用。这种产业价值链条完全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
所以,我们应该更积极地看待这种收缩洗牌想象。白酒行业的属性包括民族产业、农业深加工产业、生物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多重属性,这种具有复合优势的实业属性,应该是白酒行业赖以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后行业竞争的主旋律将是品质创新和市场服务,只有思想目标正确,才能确保不走弯路。
浏阳河还要拐几道“弯”?取决于其是否尽快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不是在虚幻的泡沫梦想中徘徊,对白酒行业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