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临近,酒品市场将迎来销售高峰。近日,《华夏酒报》记者在深圳家乐福、岁宝百货等超市及部分酒品专柜发现,许多酒品已经开始打出“中秋大放送”的促销招牌,进口葡萄酒则凭借大力度的促销、品质及口感去吸引消费者,但让人眼花缭乱的品牌名称、产地及价格却让消费者不知该如何选择。
众所周知,葡萄酒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和企业不诚信的行为难免发生,这既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又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深圳葡萄酒行业协会理事长丛日光,了解行业在繁荣背后面临的问题与机会。
区位优越,葡萄酒市场活跃
丛日光介绍,深圳区位特殊,且离亚洲最成熟的葡萄酒市场香港较近,随着香港葡萄酒市场的发展,深圳也引起了国外葡萄酒生产国的强烈关注,葡萄酒销售企业纷纷在此安家落户,葡萄酒市场自然也活跃起来。
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已是国内进口酒企业经营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内葡萄酒业较成熟的一块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地区直接或间接从事进口葡萄酒的企业预估超过2000家,而且资金还在源源不断地拥入这一市场。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进口葡萄酒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丛日光分析认为,主要是缺乏标杆及行业标准,企业各自为阵,急功近利的不良行为也时有发生,致使行业公信力逐年下降,正规葡萄酒企业的合法利益受到威胁。
多方合作,促行业健康发展
为了市场健康发展、改变缺乏行业标准的局面,深圳葡萄酒业界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联合筹谋应对之策,2012年6月,在深圳鹰君、首彩、盛唐、融通国际和芭黎之花等8家葡萄酒企的倡导下,一个专注市场发展、致力行业规范与自律的葡萄酒行业协会宣布成立。协会创立伊始,就推出保真溯源的“放心酒小圆标”工程等多场互动活动,得到了业内的积极响应,并发展了许多会员。
“只是协会创立时间短,对会员影响力还不强。”丛日光说,“只有加强服务才能赢得认同,如在政策上,协会与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市场监督局酒类管理办公室联络,组织会员学习,解读国家政策信息,帮助企业提高物流效率等;市场上,借助酒类展览会、深圳葡萄酒城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举办葡萄酒品鉴活动,推广葡萄酒文化,加强企业间的互相监督,当发现市场上有不规范行为时,就调动包括媒体在内的一切力量,尽快予以解决。”
今年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酒业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时期,许多企业面临着转型甚至变革,协会更要为会员传递正能量。丛日光深有感触地说:“只有更接地气、强化行业交流、提供切实的服务,才能得到会员的信赖。”
精心规划,保行业持续发展
针对当前市场的现实问题,深圳市葡萄酒行业协会今年有针对性地推出了“315”年度规划。“315”通常指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此,除与产品质量有关外,还另有一番深意,丛日光说:“‘3’是指发展300家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会员单位,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1’是将面向会员在过去‘放心小圆标’基础上升级建设新型防伪溯源贴标管理体系,我们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食品安全溯源中心合作,在葡萄酒源头检验认证,加贴汽泡防伪标签;另外,与深圳腾邦酒业合作,采用其自主开发的防伪溯源系统,对尚未在原产地贴标的进口酒抵达国内时,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在保税区粘贴防伪溯源标签,以保证该批产品的原瓶装进口品质,消费者通过手机在系统上可便捷地实现真伪查询;‘5’指将推出包括深圳世葡商行连锁超市、腾邦国际名酒交易中心、深圳世尊进口葡萄酒交易中心以及深圳联合国际酒类交易中心和百大美酒荟连锁超市在内的五大示范店。‘315’年度规划对于促进深圳葡萄酒行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