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再牛,也可以在营销上玩出很多花样,但在战略上一定是严肃的、清晰的,必须顺势。但是,谈顺势绝不是“跟风”。
70、80、90后人群加在一起大约有6.5亿,80、90后人群加在一起大约有4个多亿,他们的生活观念、生活习惯和以往大大不同。中国已经是国际化的市场,特别是大城市的生活,各个方面和国际化基本是接轨的。
弯道超车的机会永远是稀缺的,技术的高低也主要体现在这个时候。很多企业之所以没有达成弯道超车,不是因为技术不好,没超过去,而是不知道弯道的来临。
市场的资源不会平均分配给每个企业。葡萄酒品牌的竞争主要聚焦于产地、品牌和渠道,这是壁垒。如果没有产业转折点,领先者的所有资源都在强化它的竞争优势。一旦产业进入转折点,“规模优势”就有可能变成规模包袱。在产业的转折点,领先者被淘汰的概率是最大的。
大企业很难创新,小企业必须创新。大企业非常关注消费趋势,却缺乏创新的勇气,面对来自消费者的很多未来的需求,往往不知如何决策,重新定义产品,担心失去现有的市场。例如,为什么抢先一步的是小米而不是诺基亚?是乐视而不是康佳?这些创新型的产品在消费者的体验细节上有很多创新。
企业间竞争,大致可分为两类: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通过降价来使顾客花更少的钱却得到同样满足的一种竞争。非价格竞争,即价值竞争,就是为顾客提供更好、更有特色,或者更能适合各自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竞争。对于“普及者”来说,是要推行介乎两者之间的策略。
颠覆,将是这个时代的常态。工业时代强调“功能”与“管理”,是以体系促销售。今天强调“单品”,是以单品带动体系。小企业和大企业的竞争,要做不对称战争,抓住大企业业务上的盲区,做减法,单品突破,最终逆袭。颠覆者之所以能够颠覆,不是因为他抢占了大企业的利基市场,而是做了大企业根本看不上的鸡肋市场。与其是分蛋糕,不如去吃一块没有人吃的蛋糕。
当然,这有风险,可没有风险哪来未来的风光呢?要想发动普及风暴,必须要具有“专业的通俗化思想”,要有品牌意识,要玩热点概念,搞主流文化,但又不能规规矩矩做,就像做一个美丽的女人,太过淑女与端庄,可能不会最受欢迎。甚至可以说,做普及风暴,需要那么一点点的“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