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湖南岳阳近期相继曝出与领导、同事聚餐,喝酒后死亡事件。临近年关,却把性命丢在了酒桌上,实在令人扼腕,而其背后反映的官场酒文化遗毒更发人深省。
“无酒不成席”“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长期以来形成所谓的“酒文化”,使得酒成了关系好坏、给不给面子的“试金石”。强迫他人饮酒、酗酒成风,似乎不把人喝倒就不足以表达热情和能力。有的地方喝酒甚至成了干部提拔的“硬指标”和“通行证”,真正埋头干事,不胜酒力、少涉饭局的干部反而吃亏。
于是,接待上级领导“陪酒死”有之、单位交流“喝酒死”有之、公款吃请“豪饮死”亦有之。频频发生的干部喝酒致死事件,透支的是政府形象,败坏的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下达“禁酒令”、大刹“吃喝风”,党风政风逐步好转,不少干部有了从觥筹交错中解脱出来的感觉。然而,“四风”顽疾未根除,一些地区有反弹。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违规案件中,违反“禁酒令”等工作纪律问题始终排在前列。
官场“酒文化”由来已久,短时间内很难完全消除,但这种歪风邪气是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和纪委层层传导压力,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执纪必严抓早抓小。长远来看,还需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依法行使职权,让趋炎附势、投机钻营者失去空间。
每逢年关,都是聚会应酬的“高峰时间”。期待党员干部从点滴言行做起,严格遵守党规党纪,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别栽倒在“年关酒”上,过一个喜乐祥和、风清气正的新春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