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糖期间,听了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一次论坛演讲。在那个论坛上,吴晓波除了分析经济形势,还透露他下一步将在个人微信自媒体上进行“吴酒试验第三号”。
第二天,吴晓波就在他的自媒体头条上发布了“吴酒试验第三号”,他拿出1000棵在千岛湖种了16年的杨梅树,给予投资者认养两年,每人投资1万元,将在两年拥有达1.6万元左右的认养回报。12个小时以后,531棵杨梅树名额已被占领。
这不是吴晓波第一次实现自媒体经济的变现。2015年5月,他在吴晓波频道上第一次推出5000瓶酿制的杨梅酒“吴酒”,结果33个小时即被售罄。10月份,他设计了一款新年贺岁吴酒,三天时间预定出3.3万瓶,充分彰显了社群经济的新魔力。
对于“吴酒试验”的屡次成功,吴晓波方面的说法是,这一切其实是出于人格化(品牌)+扁平化(渠道)+共享型(营销)的路线。有关人格化,就是现在的很多品牌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人物。也可理解为吴晓波说的“品牌返祖”和“传播返祖”。
当前,一个“网红”在优酷上卖衣服一年能卖上千万,这其实凸显了人格化越来越明显的现象。农耕社会一个人一生涉足地方有限,所以当时社会商品个人信用很强,比如说“王大妈豆腐”、“王麻子剪刀”等。等到工业时代,信息和物流发达,商品最重要的信用符号是品牌。而到了今天,所有的销售又回到熟人环境中销售,比如微商等,又高度依赖口碑传播。
吴酒品牌的“人格化”,就是背后高度依赖吴晓波和他的人格特性。这也说明,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品牌传播模式:制造者本人成为产品口碑传播的主角,甚至直接站在镁光灯下,为公司的产品代言。
近年来,代言TCL的李东生、代言格力的董明珠、代言聚美优品的陈欧,代言美的的方洪波等,他们均抢走了原本属于明星的广告代言生意。
这种代言方式不仅为公司省钱,也符合商业品牌传播潮流,他们是乐于展示个性魅力的企业家,在他们代言后,其个人个性强烈地投射到了产品中,成为品牌个性的一部分,甚至赋予了品牌人格化的特征,增加了老用户粘性和新用户购买理由,甚至直接形成产品购买力。
在酒行业中,也有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品牌人格化”的价值。2015年10月,代言过50年年份酒的贵州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再次“出山”,为曾经辉煌过的贵州大曲酒义务代言。而在人格化品牌上多次历练的江小白CEO陶石泉也在今年春糖上讲,未来酒类行业会走向两极分化,千亿级酒企会在传统大酒企中出现,然而个性化、人格化的小众品牌也会越来越多,但中间没有品牌价值的会被“pass掉”。
吴晓波说,在可以想见的未来,一切的商品都将同时呈现“特定人格”和“工匠精神”两个特征。
对于酒业而言,我们希望多出现一些“人格化的品牌”,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人格化”的酒类品牌更有温度,更能增加消费者的认同感,也必将颠覆掉“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