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市场 > 正文
国产啤酒错过黄金十年,进口啤酒是插曲精酿啤酒是趋势
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  2016-02-18 19:37 作者:闻宏伟、孔梦遥、成珊
在中国国内消费的黄金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0年的3.9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0.1万亿元,增长6.7倍,而啤酒行业销售额同期增长3.3倍,啤酒吨酒价格增长不到1倍。

 

近年来国内进口啤酒数量和品种激增,我们认为中国消费者青睐进口啤酒主要由于其“新、奇、特”,加之众多中国啤酒企业之前的策略多为利用价格战以争夺市场份额,使得进口啤酒“趁虚而入”,抢占了中国高端啤酒市场的份额。不过不同于曾闹出产品安全丑闻的乳制品和种类繁多优劣难辨的舶来品红酒,国内几大啤酒公司在中国市场早已耕耘多年,消费群体较为稳定,且鲜有安全问题,加之啤酒自身对新鲜度的要求较高,进口啤酒经长途运输势必影响口感,所以国内啤酒企业的优势十分明显。

 

特别是从近年来海外进口啤酒平均单价和国内酒企吨酒价的变化看,中国消费者面对进口啤酒的理性程度不断提高,进口单价不断下降,而国内啤酒企业的吨酒价不断提升。国内啤酒企业也在逐步转变经营策略,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抢占高端市场。近年来,国产啤酒新品如燕京白啤、雪花纯生系列、重啤乐堡等,都在不断发力抢占高端市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从进口啤酒数量和金额上看,高端啤酒消费市场依然高歌猛进。2008年,我国进口啤酒2.81万吨,总金额3712万美元,到2015年,我国进口啤酒53.83万吨,总金额5.75亿美元。但从增速来看,中国进口啤酒不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开始放缓,预计未来随着消费趋向理性,进口啤酒的优势将进一步减小。

 

 

从中国啤酒消费渠道看(按金额),主要渠道来源于即饮消费,如餐馆、酒吧等。在中国,超过60%的啤酒消费额是在即饮渠道完成的,而美国只略高于50%。由于即饮渠道消费价格敏感程度要低于非即饮渠道,这也为中国啤酒消费的产品结构升级带来了更多的空间。



 

我国高端啤酒消费能力很强,未来产品升级的趋势仍将延续。结束了海外啤酒的“盲目崇拜”,除国产啤酒巨头们自发的产品升级外,精酿啤酒或将提升整个行业的消费水平。

 

 中国精酿来袭,珠江啤酒率先启航

 

在中国,精酿啤酒起步较晚。2008年,高大师啤酒工厂成立,被视为第一家精酿啤酒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精酿啤酒屋开始在中国各大城市出现,逐渐推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精酿产品。2013年初,高大师啤酒推出了国内第一款瓶装精酿啤酒,标志着精酿啤酒已逐步走上了多渠道推广的道路。目前各大酒厂,如珠江啤酒、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等,也在积极地开拓精酿啤酒业务。中国现在较著名的精酿啤酒厂包括熊猫精酿、京A Taproom,Boxing Cat(拳击猫)等。

 

相比于美国精酿啤酒与普通啤酒2倍左右的价差,中国精酿啤酒与普通啤酒的价差达到4到5倍,主要由于现在中国精酿啤酒市场仍是供不应求的状况,受众多为海外归国人士、高端白领等,故精酿啤酒消费者消费能力强。精酿啤酒的渠道多为酒吧、高档餐饮和高档超市。现在中国精酿啤酒市场刚刚起步,竞争还不激烈,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能达到50%和30%,大幅超过成熟精酿市场的水平。不过未来中国精酿市场竞争也势必更加激烈,精酿啤酒的升酒价和利润率在未来一定会显著下降,不过消费群体也一定会出现扩大化的趋势。

 

中国精酿啤酒起步较晚,不过中国的啤酒巨头们也逐渐涉足精酿啤酒业务。如果说青岛啤酒和华润雪花一开始只是试水,而珠江啤酒则是领先行业率先尝试精酿啤酒项目,加速产品结构升级。2015年7月,公司预告非公开发行项目拟募集不超过48亿元,其中拟投入超过2.5亿元用于精酿啤酒项目的建设,包括广西、东莞、湛江、湖南四个子项目,分别在子公司的主要厂区内建设实施。新增生产线将用于生产附加值高的精酿啤酒,品种包括原浆桶装啤酒、5L装或1L装罐装啤酒。共新增产能8000吨,占公司2014年销量0.68%,预计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5.13%。

 

短期来看,中国啤酒巨头们大规模涉足精酿啤酒尚需时间,从报表端体现精酿啤酒收益更为时尚早,但精酿啤酒的自身优势以及中国啤酒消费的渠道特点,或将能使精酿啤酒成为促进行业产品结构升级的“一把利器”。
 


总结

 

自2015年10月13日百威英博和南非米勒发表声明,称双方董事会对于百威英博收购南非米勒提案的关键性问题达成一致以来,我们持续调研跟踪啤酒行业,并陆续发布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重庆啤酒等五家公司的深度报告。

 

我们认为啤酒行业的盈利状况将出现拐点式的变化。主要原因:一是啤酒消费进入成熟期,龙头企业低价争抢份额已不合时宜,“求份额”转向“求利润”将成为趋势;二是啤酒行业CR5接近80%,竞争格局初步稳定;三是因为股权激励、股东更换等原因,多数啤酒上市公司改善业绩动力提升。

编辑:许坤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