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以茅台发起并身体力行的行业交流、互访互学似乎正在成为一种常态,尤其是在现阶段的行业调整期内,这种新时代的“茅台试点”似乎别具意义和影响。
2月17日,来自四川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等企业的代表齐聚茅台集团,举行了一次透彻的座谈会,对川黔两省白酒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合作路径以及企业之间的联合竞争进行了讨论。
据说,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当场拍板要求茅台发函,计划下个月去五粮液交流学习。
应该说,四川企业组团到茅台酒厂参观学习这一事件,在整个白酒发展史上可谓是首例,而其作为信号的意义在于:已经喊了多年的“中国白酒金三角”开始从“空中落到地下”——这种从区域竞争到产业合作、企业融合的转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以茅台、五粮液等为首发起的这种行业交流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和潮流。
白酒企业之间(尤其是名酒企业)的自我封闭和各自为政也是由来已久,当然,这其中有着因为品牌商标和历史荣誉以及市场份额而展开的对立和攻击,也夹杂着你我之间的不满和竞争。
而破冰似乎也是从源头茅台开始的。
2016年,李保芳开始率茅台集团管理团队密集到访洋河、古井等兄弟企业交流学习,在古井,李保芳就公开表示,“希望通过交流,在业界形成和衷共济的良好效应,进一步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为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很明显,正是茅台的“带头走动关系,加强企业交流”的主动行为获得了川酒企业们的积极回应。就如同上世纪60年代的“茅台试点”、“汾酒试点”一样,企业间的交互学习共同推进了行业的前行。
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曾说:“新中国白酒产业是靠试点起家的。”白酒行业有两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点,一个是周恒刚主持的“茅台试点”,另一个就是秦含章主持的“汾酒试点”。
值得铭记的是,50多年前由周总理直接批复,白酒泰斗周恒刚牵头的“茅台试点”开创了对白酒香味成分剖析的探讨,通过对酱香型白酒曲种、酿造工艺、微生物特性及香味成分的深入研究、成功检测和科学总结,探究各香型白酒微量成分含量之谜,对后来提高白酒酿造的整体水平功不可没。
现在看,由白酒“老大哥”茅台发起的这场行业交流学习更像一场新时期的“茅台试点”,只不过相比于之前纯技术交流的试点,当下的“茅台试点”则更具体系化和产业化。
从技术交流到营销模式、从产业合作到区域协作,从川黔竞争到金三角的体系融合,如果试点之后的众多项目可以真正落地,那么,由此带来的产业变革和发展动力绝对不亚于50多年前行业皆知的“茅台试点”。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茅台确实为整个白酒行业竖起了一个更高的格局,以往行业内多数大企业不愿干、不能干也不敢干的事情,茅台带头去尝试,并在行业内收获了很高的赞誉。
如果说,50多年前的“茅台试点”开启的是中国白酒技术的大踏步迈进,那么,当下新“茅台试点”打开的则是中国白酒产业联合竞争模式的开端,预示着中国白酒将在世界舞台大施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