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祭祀天地的大典里、贵族享乐的歌舞宴会上,再到如今寻常百姓亲朋聚会的餐桌上、人情往来的礼物中,不同时代、不同场景、不同功用的消费需求,始终牵引着酒类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酒类消费需求体量最为庞大、需求功能最为复杂的年代,也引发了中国酒业最为深刻的变革。
中国酒业,依靠需求的牵引,产生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巨大变化,消费需求的巨大影响力,不断冲击着行业,渗透到各个层面,倒逼生产变革、技术变革、渠道变革、模式变革……逐步改变了整个产业的形态与面貌,让中国酒业跨越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向着新时代迈进。
40 年前,刚刚从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走过来的中国人,在政策搞活、市场开放的大环境下,逐步摆脱贫困,走向温饱与小康。
随着社会环境与生活条件的改善,对酒这种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的非生活必需品,逐渐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这种消费需求的结果是,带动了中国酒业的产能扩张浪潮,也让中国酿酒工业快速从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化。这种牵引作用,使得酒类生产极大丰富,“凭票供应”“酒品紧缺”“买不到好酒”的现象一去不返。
消费需求的旺盛,让酒业从“卖方市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关系的作用更加明显,这也意味着消费端的反应与需求,更多回馈给生产端,并影响整个产业链条,使之朝着需求端引导的方向发展。
期间,在“朔州毒酒案”“塑化剂风波”“散酒门事件”等诸多负面事件的冲击下,消费者逐渐变得理性,消费需求方对于酒业的不满,通过市场供需关系向上传导,让酒业开始“从有变好”。
整个白酒行业,逐步进入到品质消费时代,消费者对于酒类商品的需求,除了要求品质更高外,也变得日益多元化与个性化。
在消费需求的倒逼下,带来了行业集中度日益提高的发展趋势。一部分枉顾消费者需求、未能在品质与功用上进行升级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境地,而凭借品牌影响力与品质取胜的企业,则进一步扩大优势,通过市场挤压、兼并整合,提升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利润水平。
随着时间的流逝,消费群体也在发生着不断变化,如今,新一代80、90 后消费者已经成为酒类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喜好与需求,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年轻一代注重健康与时尚的需求,让酒业在品类上日益多元、在产品定位上日益细分。
消费需求的影响力不止渗透于生产端,在中间环节,出于挖掘消费需求的目的,酒类企业纷纷推进渠道下沉,将销售网点与资源向下集中构建,为消费人群提供更便捷化服务的终端体系。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依赖,各项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让行业开始致力于发展购买体验更为便捷的电商平台,融合了线下实体门店、线上平台以及其他智能技术的“新零售”也开始粉墨登场。
未来,消费需求仍将继续影响行业、重塑产业链,让酒类产业以更贴近、更契合消费需求的方式健康发展,沿着更能给消费者提供便捷化服务的方向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