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从2006年到2011年,白酒行业赢得了越来越多国际资本的青睐。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速了白酒行业的优胜劣汰,很多外资看中了这个洗牌的机会,入主白酒业,期望在这其中分得一杯羹。
白酒外资并购第一案
2006年12月12日,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控股股东东都盈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已于2006年12月11日签署协议,将其持有的四川成都全兴集团有限公司43%股权转让给世界酒业巨头帝亚吉欧。转让后,帝亚吉欧将间接控制水井坊16.64%股份。持股比例仅次于全兴集团,成为水井坊第二大股东。
自此,水井坊变成了第一家白酒中外合资企业,开创了外资收购中国白酒企业的先河。
公告发布后,时任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许勇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WTO五周年纪念日,标志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帝亚吉欧和水井坊选择在这一天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就是希望双方在国际贸易合作中实现强强联合。
的确,自2001年中国加入到WTO,在“限制外资对名优民族白酒产业的并购或控股”的政策保护下,白酒行业成为外资在中国没有涉足的产业之一,虽然多年来没有被外资的竞争所打扰,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名酒走出国门的步伐。
据统计,2005年,全国白酒出口量为3242千升,仅占全国白酒总量的0.06%,出口100千升以上的企业只有8家。闻名中外的茅台酒出口量为52千升,仅占总产量的0.62%。优势品牌尚且如此,其他品牌更不用说了。而同为烈性酒的俄罗斯伏特加每年对外出口量达到6万~7万千升。
与正雄心勃勃“走出去”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白酒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业界不得不说的尴尬。再加上白酒企业依靠自己的能力走出国门困难重重,因此,与外资“联姻”自然成了一种合理的方式。
业内专家指出,在与外资“联姻”的同时,企业可以引入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和设备,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名酒企业除了走出国门以外的附加值。而对于水井坊来说,帝亚吉欧的注资,向外,拓展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销量;对内,则为其与众多国内白酒巨头分庭抗礼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不过,在这场并购战中,帝亚吉欧受益更多。
由于地方保护和消费者偏好的问题存在,帝亚吉欧通过并购,绕开了行业壁垒,赢得中国市场的准入条件。同时,由于水井坊是地方酒企,并购也获得了地方政府优惠的投资政策支持。
此外,因为第一个入驻中国白酒市场,帝亚吉欧也优先获得相关的市场资源,包括市场网络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关系资源等,这些优势资源都成为这个洋酒巨头未来进一步扩张中国市场并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大规模发展的必要保障条件。
因此,我们也看到,在此后的的十几年中,帝亚吉欧并没有停下收购的脚步,而是一步步将水井坊纳入自己的版图中。
2008年7月,帝亚吉欧增持6%股权,持股比列达到49%,距离控股仅剩一步之遥。一年半后的2010年3月,帝亚吉欧进一步收购盈盛投资所持有的全兴集团4%的股权,股权增加至53%。
直到2013年7月,帝亚吉欧收购四川成都水井坊集团有限公司剩余47%股份,成为四川成都水井坊集团有限公司唯一股东。“水井坊集团”企业性质由中外合资转变成帝亚吉欧全资拥有的外商独资。
虽然几经沉浮,白酒行业也经历了两轮调整,但在帝亚吉欧的带领下,水井坊的营收从2006年的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8亿元。这场中国白酒企业第一次与国际资本的亲密接触无疑为中国白酒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可以说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也为后来者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看涨中国巨大的酒类消费市场
其实,在2006年,欲借助国际资本加速自身发展的白酒企业不止水井坊一家,上半年传出帝亚吉欧欲收购西北地区的皇台酒业消息,11月,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美国橡树资本管理公司等国际财团纷纷向山西汾酒抛出合作的“绣球”,这一切都显示,白酒业对外资的“门户开放”已经由内而外快速前行着。到了2007年,海外资本进入更是来势汹汹。
2007年4月,古井集团发布公告称,古井贡酒100%国有产权已于4月10日完全转让给了IBHL(国际饮料控股有限公司)。古井贡酒成为继水井坊之后,第二个转投外资“怀抱”的国内知名白酒。
据公开资料显示,IBHL是ThaiBev完全控股的香港子公司,ThaiBev是一家泰国公司,其控股股东为泰国华裔首富苏旭明。
与“泰国首富”在中国东部的并购行动“交相辉映”,西方酒企再次在中国西部掀起了并购浪潮。2007年5月16日,隶属法国路易威登集团的酩悦轩尼诗酒业公司与四川剑南春(集团)公司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
根据该协议,酩悦轩尼诗将拥有剑南春(集团)旗下四川文君酒厂有限公司55%的股份,剑南春持45%的股份。合资后的文君公司将成为酩悦轩尼诗公司投资在中国国内乃至亚洲的第一个生产性企业。
“水井坊、文君酒的被收购仅仅是一个序曲,中外酒业的本土大战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白酒并购案发生。”2007年6月,时任北京盛华永道品牌营销机构总经理雷永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06年白酒行业各个方面都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外资的并购是必然趋势,在中国这个资本天堂里,这类并购只会越来越多。”
自2002年开始,白酒行业逐渐步入发展的黄金期,中国的蒸馏酒市场绝大多数的份额由白酒牢牢占据。群雄逐鹿的格局使得白酒市场已经从产品经营进入到了品牌经营时代,而经营品牌所需要的强大资金为外资入驻提供了条件和发展空间,而白酒行业的高额利润是其目光的主要原因。
从白酒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以及行业统计来看,龙头企业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30%左右。许多高端酒类产品毛利超过七成。而被收购的白酒企业,多是品牌价值突出、市场占有率较高、成长性良好的名优白酒企业,通过并购,双方不仅能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还将为企业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2008年7月,高盛旗下GSCP作为财务投资者,眼光瞄准了口子窖,出资2.65亿元购买口子酒业25%股权。2009年12月,高盛再次出资9000万元,将持股比例增至25.27%,共计投入3.55亿元,成为口子窖第一大股东。
与其他外资控股不同,高盛集团只是以财务投资者介入口子窖,并不参与公司生产经营。
因此,在2016年6月,口子窖上市限售流通时间一年期满之后,高盛开始减持股份,回笼资金。到2017年,高盛彻底退出口子窖时,9年里共计获得了约40亿的回报,可以说是赚得盆丰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