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4位国际评委对强化中外葡萄酒交流以及大赛在国际上的美誉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纷纷告诉《华夏酒报》记者,举办IWGC十分有意思并且首届IWGC举办得出乎意料的好。
IWGC的举办非常重要和有意义
John Herman Isacs(艾哲庸)
出生于美国纽约美食家族的John Isacs,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在记者采访他时,他笑称自己的中文名“艾哲庸”远比他的英文本名更有知名度。他不仅是多项国际葡萄酒赛事的评委,也为多家媒体的葡萄酒专栏主笔,出版了近七十本书籍与杂志。此外,他还是许多企业、商会、酒庄的咨询顾问。
对于受邀担当IWGC的评委,他表示很荣幸。“仔细算算,我已经参加过几百个大大小小的葡萄酒比赛,大部分都是国际赛事。但如果真的要推广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和发出中国葡萄酒强有力的声音,就必须要有深耕于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比赛。因此,IWGC的举办非常重要且有意义。”
艾哲庸告诉记者,虽然IWGC今年刚举办第一届,但如此规模和精细化的服务十分不易,因为“万事开头难”。他对大赛上的一个小细节印象很深刻:“在品评一开始,大赛做了明确的规则,既不允许小组间的交流,也不允许组员内部交流,每个评委独立打分,我觉得这点非常好。评委间没有通过交流、表情等影响到其他评委,保证了大赛的公平和公正。”
对于比赛后的推广,艾哲庸也给予了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他提出,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大师班或者全国巡展等推广方式将赛事和获奖产品进一步普及。同时,要抓住葡萄酒的特点,讲好葡萄酒的故事,让更多的消费者爱上葡萄酒并推广葡萄酒。关于未来,他坚信,明年的IWGC会更好。
大赛具有权威性和很强的传播力
Ion Luca
刚刚结束柏林葡萄酒大奖赛行程后不到一周,Ion Luca从摩尔多瓦又飞到了中国蓬莱,参加首届IWGC大赛。
这是Ion Luca首次来到蓬莱,他告诉《华夏酒报》记者:“首届IWGC选择在烟台蓬莱举办非常有意义,因为蓬莱产区具有悠久的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历史,是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IWGC从这里起航,为以后大赛的继续推广和发展开了个好头。”
首届大赛征得1516款参赛样品,对此,Ion Luca表示完全出乎意料。“通常第一年举办大赛,样品都不会太多,有些大赛举办了很多届,样品数还维持在1000款左右。咱们第一届就有这么多样品,非常厉害。同时,也很好地证明了大赛的成功。诸多企业前来参赛,一方面是对大赛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赛的权威性和传播力。”
经过两天紧张的品评,Ion Luca表示参赛样品的质量非常高,可以与国际成名的几大赛事比肩,这说明中国的葡萄酒质量在不断进步。此外,大赛邀请的评委们都非常专业。
作为小组长,Ion Luca说自己的工作非常轻松:“和我一组的评委们有酿酒专家、学者、经销商和质检专家,都从事与葡萄酒息息相关的行业,他们非常专业,在对好酒的品评标准上我们是非常一致且能达成共识的。”
形成“葡萄酒+”产业体系
作为法国勃艮第大学的教授,Pascal Durand有着非常丰富的葡萄酒营销、生产、文化推广、酿酒管理和教育的经验,是世界公认的葡萄酒专家,并于2016年被蓬莱产区聘为酿酒顾问。对于首届IWGC的举办,他认为大赛提供了葡萄酒行业交流最好的舞台之一。“IWGC将有不同理解、不同观点和不同理念的葡萄酒从业人员汇聚在一起,共同为促进中国葡萄酒与世界葡萄酒交流融合做贡献,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成功之路。”Pascal Durand告诉记者,IWGC的举办对于蓬莱产区对外宣传和展示中国葡萄酒的独特魅力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
蓬莱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葡萄酒酿酒历史。通过大赛广泛的认可度和参与度,让Pascal Durand更加坚信想要将蓬莱产区打造成像美国纳帕谷一样的“特色小镇产业集群”——以传统的葡萄酒种植业和酿酒业为基础,形成涵盖餐饮、旅游、养生、购物、娱乐等综合性设施的乡村休闲小镇。“投资葡萄酒事业,实现盈利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回馈和分享。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留住人才成为新难题。而城市要长久留住人则需要夯实产业基础,仅仅做好葡萄酒是不够的,还需要考略如何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葡萄酒+’的产业体系。”Pascal Durand说道。
这是一场严格、专业、规范、透明的大赛
Pierre Vayssiere是今年5月才来到中国的,他告诉记者:“我有很多朋友在北京、上海工作,还有不少法国朋友从事与中国的葡萄酒贸易工作,经常会听他们说起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文化、消费等。但我不想只听他们说,我想自己亲自到中国,走进葡萄酒产区并进一步了解。IWGC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来自中国各个产区的葡萄酒,还可以和不同的行业专家、酿酒师、学者进行交流,这对于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一次担任中国葡萄酒大赛的评委,Pierre Vayssiere表示,完全没有想到参赛的葡萄酒样品是如此多并且质量也很好。
此外,IWGC的组织和规划的专业程度也令他印象深刻。他说:“志愿者侍酒师团队服务很周到,他们的微笑,倒酒的姿势都很专业。并且大赛在各项活动上都配备了双语翻译,这对于我们外籍评委来说很贴心。”
不过,Pierre Vayssiere也表示,在品酒的过程中有点让他“哭笑不得”——有时候,一组5款葡萄酒上来,质量都还不错。不过有时候,一组酒上来质量都特别好,让人难以取舍。这说明IWGC的葡萄酒参赛样品真的是随机的,体现了大赛严格、专业、规范、透明的办赛宗旨。
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崛起,消费越来越多元化和碎片化。Pierre Vayssiere说,通过大赛的品评,发现中国不仅可以生产好的红葡萄酒,还可以生产好的甜酒、甚至是果酒和葡萄烈酒。
未来,他笑着告诉记者说,要做中国最好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