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产业再度面临一次重大的国家政策调整:从明年开始,白酒不再是国家“限制性”产业。
11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于2019年8月27日第2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同时废止。
对比旧本《目录(2011年本)》可知,新出台的《目录(2019年本)》总条目增加69条,其中鼓励类增加60条、限制类减少8条、淘汰类增加17条。
在有关酒业的内容调整上,本次调整最受关注的莫过于:“白酒生产线”从《目录(2019年本)》“限制类”条目中删除,一解套在行业头上14年的“紧箍咒”。
当白酒不再是“限制性”发展产业,当酒厂们不再“一证难求”,国内白酒将发生什么改变?
2020年,白酒不再是“限制性产业”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鉴于当时白酒产业集中度低、生产装备及技术落后,以及全国粮食相对匮乏,国家有关部门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一直将“白酒生产线”列为限制发展类行业。
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首次将白酒生产线、酒精生产线(燃料乙醇项目除外)列入限制类目录。
列入“限制类”会限制白酒什么?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官方说法,列入“限制类”,禁止新建扩建和需要督促改造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
据了解,从白酒成为国家限制发展类产业后,白酒生产企业在项目立项、土地供给、技改扩能、许可证办理、环境评价、税收、贷款等许多方面都受到严格限制。
有人表达了“反对”意见。在自由竞争环境下,市场根据供需关系自身可以良性发展,限制性政策阻碍白酒市场力量爆发,直接导致行业优化受制约,进而影响行业长期发展。
白酒产业被“限制”发展长期没有发生改变。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白酒生产线与酒精生产线、生产能力小于18000瓶/时的啤酒灌装生产线继续列入“限制类”目录。同时,生产能力12000瓶/时以下的玻璃瓶啤酒灌装生产线、3万吨/年以下酒精生产线(废糖蜜制酒精除外)列入“淘汰类”目录。
行业呼吁“调整”之声四起。中国酒业协会曾多次向国家相关部门汇报并呼吁,取消或者调整白酒产业限制性政策,并组织了白酒企业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取消白酒产业限制政策的议案”。
在他们看来,当年的情况已不复存在,但受限于发展政策限制,白酒产品生产准入标准难以提高,白酒重要产区的优势难以发挥,同时,产业迟迟不能建立退出机制,落后产能无法及时淘汰,优势产能和优质资源又不允许进入,从而导致白酒产业无法贯彻市场公平竞争和自然淘汰机制,这些成为白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2018年9月,国家发改委启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一轮修订,期间广泛征求各地、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的意见,通过调研、座谈等方式听取基层政府部门、企业的意见建议,并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后,最终成稿。
今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中,“限制类”目录“白酒生产线”依然在列,但备注了“白酒优势产区除外”。这被认为白酒优势产区首先将迎来限制性政策解除的发展契机。
今天的结果显然是超出预期的。《目录(2019年本)》仅“酒精生产线”属于限制类;淘汰类项目保留“3万吨/年以下酒精生产线(废糖蜜制酒精除外)”。“湿态酒精槽(WSGS)的应用、生物质液体有机肥的应用”进入“鼓励类”。
这意味着,白酒不再是国家限制类发展产业,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名优白酒的发展。
“限制”解除将改变什么
11月6日下午,伴随白酒限制性政策“解除”消息的传来,酒行业人士的朋友圈一片欢呼。他们普遍认为,这个政策调整顺应了行业当前的发展需求,对白酒产业优化升级有积极意义。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直言,这对整个白酒产业都是重大利好,对优质白酒资源更利好,名酒产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中国酒业协会发文称,《目录(2019年本)》的实施,将会使行业优势资源发挥积极作用,在扩大规模、异地发展方面,其立项、环评和生产许可证办理不再受到限制,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酒类产业吸收新鲜血液。为优势资源、资金进入酿酒行业提供政策性便利,有利于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使酒类市场恶性竞争得到有效控制,为净化酒类市场秩序奠定了良性基础。
重庆诗仙太白酒业总经理邹江鹏认为,此时政策放开,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白酒企业做大做强,对优势产区起到提振作用。此外,随着白酒行业的良性发展,资本对于酒业关注度提高,以往兼容并购标的只能是现有酒企,放宽政策后,生产许可证不再是谈判砝码,有利于降低资本进入门槛和推动行业洗牌。
总结而言,白酒“解禁”有两大影响。首先是吸引业内外资本大举进入行业,加速白酒产能的快速扩张,产业竞争将更加剧烈,强者恒强之下,弱肉强食会倒逼白酒产业持续升级。其次,集聚起大量白酒企业的优势白酒产区,将因此获得更多新鲜血液,从而促进产区整体优势进一步放大。
另外,2000年以来,白酒因列入“限制类”产业未能增加一条白酒生产线,全靠技改来实现产能扩张。随着“解禁”,白酒企业“办证”不会再难了。
国内酒类实行生产准入制度,之前受政策限制,白酒生产许可证停止办理,加上白酒生产许可准入缺少退出机制,客观上使生产许可证形成了终身制。有能力生产的优势资源不能进入,由此严重影响了产业的优化集中,使产业结构调整受到限制,尤其还滋生了白酒生产许可证倒卖现象,一个白酒生产许可证可卖数百万元。
《目录(2019年本)》的实施,将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些不合理情况均将迎刃而解。此次产业政策调整,将有力推动白酒产业落后产能淘汰机制,促进白酒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然而,也有行业人士持不同意见:限制不存在,对国内白酒企业肯定是一个积极改变。但是,在短期内,这一调整不能为白酒带来大的改变。
近期公布的白酒三季报显示,白酒行业“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正在加剧,整个白酒行业的产量已经进入总量趋稳的状态,考虑到国内白酒产量的整体过剩和需求总量稳定现状,限制性政策的解除,不会引导国内白酒企业大幅扩产,因限制性政策解除而迎来白酒行业产量猛增、需求旺盛的现象,应该不会出现。
看来,我们对白酒限制性政策的解除,还需要放在一个更长远的角度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