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娅 国家一级品酒师、高级酿酒师、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副秘书长
作为一名品酒师的授课老师,我是从2007年在宁夏(选拔宁夏回族自治区省级品酒师及品酒师技能大赛)开始的,在这12年中,我在全国各地的国家品酒师培训班参与了授课。另外,还有《中国葡萄酒课程》的各地巡讲、各种《葡萄酒的大师班》的参与,给我的体会是培训人员的6个转变:1、培训群体从少量的生产人员逐渐转移到大量的消费爱好者;2、从单纯为了一本证书到真正了解并享受葡萄酒;3、从专业的种植酿造为主到品酒配餐的加入;4、从为了健康而饮用葡萄酒的学说,到饮用葡萄酒更多的是给人愉悦的体会;5、从知名国家品牌到小众不同酒种;6、从一年几次班到雨后春笋般的各地各种葡萄酒培训班。
随着我国葡萄酒消费量越来越大,消费群体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葡萄酒的本质是“一种给人愉悦的饮品”,“喝个明白”是基本要求。近日,我参加了“喀秋莎的明眸-摩尔多瓦乌克兰白俄罗斯14日探索之旅”,作了一个试验,从第一天讲了葡萄酒带给人们的是“愉悦”,当晚品尝了摩尔多瓦的葡萄酒,所有人感到喝了一辈子酒这次算喝明白了。沿途的品酒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旅游内容,咨询国产葡萄酒的区别与选酒成了每天的话题,当地的酒配当地的菜,中国的酒配中国的菜成了最容易记住的词语。
在这几年中,我和郭松泉先生以葡萄酒“重走丝绸之路”为主题,从东、中、西、北欧国家,东、中、西亚洲国家到南北非洲国家,不论是豪华饭店还是路边小馆,随处可见有杯酒销售、百姓自饮,2~5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0~50元)的酒比比皆是,1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80元)的酒属于中高档酒,物美价廉是基本元素。没有一处像国内市场宣传的“高贵”、“神秘”,没有一处像国内市场宣传的对人体有哪些保健功效,也没有一处像中国的产品那样包装豪华,高不可攀,“米珠薪桂”是国内现象。
我认为,葡萄酒教育要因培训对象而异,专业品酒师培训按部就班;消费者培养需“接地气”,针对我国的消费群体、餐桌菜系、人群喜好、饮食习性等,把葡萄酒品尝理论转换成饮用者的“地方方言”,把葡萄酒的空洞知识转换成消费者的切实体验。
一句话:葡萄酒是适度饮用有益健康的愉悦饮品,要褪去神秘外衣,回归大众餐桌;适应消费需求,迎合消费者的喜好,以“物美价廉”赢得葡萄酒市场。
2018年3月中旬,我参加了由上海酒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四川源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8首届白酒核心产区游学”,学员很多是葡萄酒爱好者,我作为一位“葡萄酒专家”,自费深入学习白酒知识。在白酒资深老师的教学中加入了我的葡萄酒品尝方法与描述,获得了大家的欢迎。接着,两个教育公司继续联合,在这两年中多次举办白酒的游学及葡萄酒的游学,在游学中融合了白酒品尝、“洋酒”品尝与葡萄酒品尝方法以及描述、体验,又由于学员中有茶专家的加入,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描述自己的体会。这种学习不是单调的、抽象的、枯燥的或是所谓课堂上的互动有趣,而是立体的、现场交流的,特别是与当地的人文、历史、风景、餐饮结合,给予全方位的体验,学员如在大家庭里一样,互相学习、团结友爱、开心快乐。而事后的群平台更是在游学感情融合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咨询。
从与各路学员的接触中我得出结论:1、未来书本教育会被淡化,而越来越多的酒类消费者更喜欢深入到酒企业,感受葡萄园、酿造现场的氛围,去与酿酒师面对面交流,去感受理解不同酒种带来的体验与热情;2、消费者不是只饮一种酒,果露黄白啤酒都会接触,需要有综合知识,在学员中很多是学习了白酒又学葡萄酒及清酒的跨行业人员,他们是消费者的引领者,他们用消费者的语言带动了一大批酒类爱好者;3、不管是主办单位还是协办单位在举办葡萄酒培训班,也不管是所谓的大师班或推介酒会,让学员“拿证”只是这个班的开始,需要的是“售后”服务,帮助消费者能够愉悦地找到自己的“好酒”来搭配他们的美食,或自饮或在圆桌上与人共欢,这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