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代表表示,在新一届协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与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在果酒等小酒种丰富的口感、多元化的风味的基础上,一定能牢牢抓住发展机遇,迎来果露酒全新的春天。
果露酒市场增速喜人
目前,我国保健酒在酒类消费中的占比还不到3%,相对于国际上12%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亚健康人群的逐渐增加,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同时具有保健属性和酒属性的产品,露酒未来会保持高需求状态。
目前,中国配制酒的市场总量约为500亿元,养生白酒也在尝试争夺市场份额,尤其是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等酒业巨头对大健康产业的投入较大。据预测,在2030年之前,中国配制酒的市场容量或将接近2000亿元。
中国酒业协会兼职副理事长、果露酒分会理事长、劲牌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少勋在作“果酒分会五年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了当前行业发展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认为,经过过去五年的不断发展,虽然当前露酒(配制酒)行业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但是未来发展仍有空间,露酒(配制酒)行业的生产格局没有改变,强者恒强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他呼吁未来在露酒的品牌推广升级中,要多注重场景与消费体验。露酒产品未来向口味愉悦性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显著的。针对我国果酒产品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利口酒涨幅惊人的特点,生产企业要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认为,果露酒行业总体趋势稳中有升,总体向好。从2013年到2018年,销售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比例分别为15.46%、19.34%、19.48%、4.63%、15.31%、14.51%中不难看出,果露酒的市场增速喜人。
果露酒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在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看来,未来果露酒发展将更加强劲。首先要深入挖掘我国果酒、保健酒的历史与文化,建设果酒、保健酒品鉴评价体系和表达方式,构建果酒和保健酒文化体系;构建果酒、保健酒消费场景和饮用方式;将果酒、保健酒文化与品牌建设有机结合,倡导合理、健康、科学消费,逐步树立我国果酒、保健酒行业的整体形象;推动果酒、保健酒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建设原料的种植、采收和加工过程的技术规范;全产业链的安全及质量关键控制点;结合动物实验及循证医学对产品安全和功能的科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加强保健酒感官风味与功能评价的研究工作,推动保健酒产品向口味愉悦化,饮用场景多样化,产品结构中、高端化,功能科学化方向发展。
其次要打造国际化语境的品牌价值观,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加快海外市场产品开发及品牌建设,加快国际业务资源配置,充分开展国际市场调研,借鉴全球知名利口酒品牌的运作模式,加速推进保健酒、利口酒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大力推动优势保健酒、利口酒品牌建设,培育和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诚信度高、特色鲜明的保健酒、利口酒生产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继续推动果酒特色企业认定和扶持,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树立行业标杆性企业,推动果酒产业向资源特色化、品牌地域化发展,果酒产品结构向低醇化、果味加强型、起泡型方向发展。
最后,要建设国际蒸馏酒课程,组建讲师团队,为白兰地等国际性酒种的生产和消费储备人才,重点发展白兰地和威士忌,结合地域特点适度发展朗姆酒和伏特加,推动国产利口酒普及化。
吴少勋表示,果露酒发展的现状不平衡、理念落后、缺乏个性和技术缺位,目前绝大部分的果露酒企业只是在区域发展,与果露酒领头企业之间的差距在继续扩大,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滞后,在品牌建设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果露酒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缺乏与消费吻合的理念做指导,导致产品缺乏个性,严重影响了市场建设和企业的发展,还有就是大部分果露酒企业长期以来由于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方面缺乏更新迭代,为果露酒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未来,果露酒要想长足发展,首要的问题是打破这些严重影响行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