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迎来蓝海,果酒业亟待发挥产业价值
来源:《华夏酒报》  2020-08-19 11:02 作者:陈振翔
8月17日,《华夏酒报》记者在有着中国酒类食品饮料综合批发零售“晴雨表”的郑州百荣世贸商城看到繁忙的场景。在此从事食品饮料和果露酒批发的黄先生告诉记者,2019年果露酒的销量同比高出15%,今年至今,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仅7月份,增速就达到26%,果酒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

无独有偶,8月9日,在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宜宾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有限公司承办,山西彤康食品有限公司、醉美丝路(北京)国际商贸有限公司、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国际果酒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同样认为,果酒发展增速迅速,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很大,是一片可持续发展的蓝海。

如何开发“蓝海”成为关键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第一大国,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依托果酒行业与现代农产品精加工技术,助力传统农村特色水果产业发展,打造特色品牌,进而解决水果滞销问题,延长产业链,大幅度增加附加值,这对于全国特别是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果酒行业市场规模约698.2亿元,同比上涨6%。2019年,中国水果总产量为2.74亿吨,同比增加6.7%。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朱敏认为,随着一些著名的白酒龙头企业像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都纷纷进入这个行业,进一步促进了果酒产业的发展,果酒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表示,新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下,特别是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推动品牌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这些变化不但对酒的品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新兴的时尚酒类文化提升创造了机遇。

与此同时,果酒具有酒度低、营养高、口感好等特点,符合未来酒的发展趋势,因此,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成为新的消费时尚。据咨询机构新近发布的中国酒业行业市场发展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果酒销量约为11.9万吨,市场前景看好。

一边是面对上千亿元的果酒消费大趋势,一边是发展缓慢的果酒产业。如何在大蓝海中发挥出应有的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现今和未来发展的关键点。

王琦给出了对果酒产业有深层次指导价值的三个发展方向。他认为,首先,要深入挖掘我国果酒的历史文化,建设果酒的感官评价体系和表达方式,构建果酒消费场景和饮用方式,将果酒的文化与品牌建设有机结合,倡导合理、健康、科学的消费,逐步树立果酒行业的整体形象。其次,持续推动果酒特色企业的认证和扶持工作,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树立行业标杆企业,推动果酒产业向资源化转化,品牌尽快发展,果酒产品结构向精准化果味加强型、气泡型方向发展。最后,建设中国果酒研究院,树立大果酒概念。所谓“大果酒”,指用水果做成的酒。从产能定位、技术平台、标准制定、文化传播等方面为大果酒产业的发展助力,推动果酒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重点、重大、共性的关键性技术,主要包括建设原料的种植、采收和加工过程的技术规范,以及全产业链的安全和质量的关键点。

果酒囿于中低端,高端产品空缺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营养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酒类固有消费市场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为果酒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消费者的环保、健康、时尚意识逐渐清晰,低酒精度、高营养价值、品种繁多、包装新颖时尚的果酒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利润空间。

然而,目前我国人均果酒(含葡萄酒)年消费量为1.0~1.5升,而全世界果酒(含葡萄酒)人均年消费量约为3.5升,欧美国家人均年消费量则高达6升,差距仍然较大。对照日本近千亿的果酒市场规模,我国当前果酒市场容量仅为几百亿,相比来说,果酒市场未来一定会成为一片新兴的蓝海市场。

但是,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朱敏认为,我们国家果酒产业的规模还不大,人才、技术还有待提升,品牌培育和市场知名度比较低,产业规模有待显著提升。宜宾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红川则认为,缺乏全国性知名果酒企业、品牌及产品,我国水果原料地域特色十分鲜明,不同地域间消费者的认知差异较大,大多数果酒都是地区性品牌和产品,阻碍了果酒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果酒的普及。本土中高端果酒产品空缺,就果酒自身而言,国内果酒市场一直处于中低端,国内中高端果酒仍然处于萌芽状态。

需建立“大蓝图”前瞻性发展意识

果酒未来应该如何发展?行业专家认为,果酒生产企业,应以更高格局的竞合眼光看待发展问题,以“大视野”促进深层交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促进和参与行业交流,虚心向行业领先者学习先进经验,查找自身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学会运用一类经验解决一类问题,从产品研发到质量管理,从生产技术到成本控制,中国企业家一定更懂得中国果酒,也只有中国企业家才能真正做好中国的果酒。

受疫情影响,很多国家经济出现衰退,对我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激活内需,提振消费,化解当前经济风险尤为重要。果酒要想在内循环经济模式中努力赢得消费者,就需要持续加强文化创新,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讲好中国故事,为中高端果酒产品赋予灵魂。

在果酒研发和高品质、高端化建设上,五粮液以行业高度、国际视野,对非白酒板块进行升级打造,坚持创大品牌、精品类、精品种,借助数字化、新零售手段在商业模式创新、市场激活、精准行动、敏捷运营、生态协同、组织创新六个领域全面打造五粮液非白酒板块数字化转型的能力体系,规划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园区,升级新公司发展动能,引领果酒未来发展趋势。

无独有偶,7月19日,由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新时代·新悠蜜·新机遇”2020茅台悠蜜节暨新品发布会在贵州丹寨县万达小镇举行。五粮液、茅台在果酒产业上的比重加大和关注度进一步加强说明,果酒产业的发展将成为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产业。

北京正一堂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邵伶俐表示,果酒作为特殊品类,只有具备更高能力的庞大中产阶层才能实现向上的规模化有效认知,才能形成市场突破和长期消费基础,因此,它的定价应本着向上的价格赛道。价格既是面子又是里子,还是整个模式和市场调控的核心手段,一定要往上发展,很多人需要理解,一定需要兴趣感比较强烈,对主动认知比较强烈的中产阶层及以上人群才能理解。在创新上,一定要尽可能在更高价格上实现突破,一定要有独特的品质诉求,有自己的品质风格、品质标准,一定要有产区意识,要善于在文化和特色中寻求突破。只有区别于传统的酒类创新,建立定价权,才能获得价格红利、市场红利,才能建立品牌和产品认知。

 

高红川看来,产品研发涉及酒体和包装酒体研发方面,要以攻关心态推进产品研发,始终坚持消费者认可才是最好的标准。企业应积极与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等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利用果酒营养丰富、口感延展空间大的特殊优势,开发能够满足年轻群体、女性群体、休闲人士群体口感偏好的全新产品,以完美舒适的口感赢得消费者认可。

编辑:赵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