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武汉“解封”,新冠肺炎疫情控制的逐步向好,酒水行业等待重启。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习惯于用“等”的方式来迎接重启,恰如应对2012年来临的酒水行业第三次调整。一开始以为农历年结束意味着酒业重启,后来又以清明节为节点等待酒业重启,再后来期盼“五一”的到来能迎来报复性消费。如今伴随着疫情的常态化,被誉为“酒业晴雨表”的全国糖酒会也再次延期,酒水行业从业者这次不要再“等”了,要开始“动”了,因为唯有变化,才有可能迎来新生。
回想第三次行业调整,导火索是三公消费受限、酒驾入刑等,本质是酒水行业“产能过剩”。那时的酒水行业产品价格纷纷下跌,历时四年左右,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企业才陆续走出行业调整迎来新的辉煌;如今再看被按下“暂停键”的酒业,先是消费场景消失,后是消费场景萎缩,再是消费动力不足,而要历经多久恢复尚不可知。
如果没有疫情,酒水行业有没有挑战?有,无非是疫情加速了挑战的到来。挑战源于“消费主体”正在变化,2020年,1990年出生的人已经满30周岁了。
第三次行业调整时,酒业谈论最多的是“年轻人喝不喝白酒”“酒业新模式是不是未来”等话题。截止到行业调整结束,酒业认为年轻人(80后)不喝白酒,无非是年龄不到;酒业新模式(线上)能卖酒,无非是线下的有力补充。如今再次发问“年轻人喝不喝白酒”“酒业新模式是不是未来”等问题,答案或许正悄然变化,无它,酒业当下面临着消费群体、传播方式双迭代的挑战,未来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加。
以传播为例,从微博到微信,酒业从业者们平安过渡,从微信到视频呢?不好说。微博时代,恰逢智能手机迭代,移动互联网从3G向4G过渡,微博在酒业掀起的波澜并不大。微信时代,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4G已然成熟,酒业传统媒体纷纷耕耘微信公众号,咨询、财经等行业的人通过微信公众号成功挤入一线酒水行业媒体阵营。在微信公众号时代,绝大部分的媒体从业者确确实实享受到红利,而且能与其他行业一较高下。那进入视频时代呢,酒业从业者并没有找到好的突破点,涌现出来的酒业视频新锐大多不是主流酒业从业者。
以人口为例,从70后到80后,酒业消费平安过渡,从80后到90后呢?说不好。80后和70后很像,其父辈们多是很苦的50后。70后与80后,大学自费、自谋工作、结婚买房、创业时巨头林立等,分享到时代不多的“红利”。正是因为拥有相同的经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过去,透支未来”,70后受到60后影响,80后受到70后影响,对于白酒并不排斥,甚至乐于迎合。我们反观90后,他们的父辈60后大多享受过时代的“红利”。90后不愁吃穿用度,他们很难受到70后、80后消费习惯的影响。我们可以理解为,最挣钱的一代人生育了最能花钱的一代人,这就是60后与90后的关系。所以说,90后喝不喝白酒,或许不是时间问题,而是认知问题。
以习惯为例,从酒店到烟酒店,酒业渠道平安过渡,从烟酒店、商超、团购到新零售呢?成功属于少数者。酒业营销始终围绕着时代展开,轰轰烈烈的“酒店盘中盘”工程,再到此起彼伏的“后备箱工程”,如今又是无人不谈的“新零售”。在线下的竞争中,能够存活的酒企/酒商很多,因为广袤的中国市场,总会出现“田忌赛马”的局面,故而有省级、市级甚至县级龙头酒企/酒商的存在。一旦进入到“新零售”的竞争维度上,不会存在“田忌赛马”的局面,只会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翻看阿里、京东等主流平台,前十名往往占据了绝大多数的销售额,而剩余的品牌分割为数不多的市场份额。
疫情还在持续,不少传统酒人叫苦不迭,而不少外行业的人正信心满满地进入酒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出意外的话,很快,酒水行业又会涌现出一批“新的面孔”。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礼物”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