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张裕董事长周洪江再度呼吁降低企业税负,直指酿酒葡萄种植环节的增值税。而同为人大代表的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更是以议案的形式,建议减轻葡萄酒企业税负。
实际上,周洪江已经连续多年呼吁降低葡萄酒企业税负,在进口葡萄酒大幅减税乃至于关税为零的情况下,国产葡萄酒的减税问题尤为引人关注。
税负超25%,现行政策对国产葡萄酒不友好
全国人大代表、张裕董事长周洪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税收上给予公平的待遇,希望能借鉴葡萄酒发达国家的做法,在消费税的减免上出台相关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减轻我国葡萄酒行业税赋过重问题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建议》。
姜明建议,将采用国产葡萄酿制葡萄酒纳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并参照初级农产品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将税率由13%降低到9%,精准扶持国内葡萄酒产业链,抵御进口产品冲击。
那么,目前国产葡萄酒在生产、销售环节,都需要缴纳哪些税收项目呢?葡萄酒企业的税负比有多少?
欧洲、南美洲多个葡萄酒出产国均对葡萄酒产业设有退税政策和相关补贴——智利增值税19%,国内销售消费税1.5%,出口退税19%;西班牙酒精度低于15度的葡萄酒酒精税为零;澳大利亚商品及服务税10%,出口葡萄酒不必缴纳商品及服务税。
中国葡萄酒则面临着较高的税负,且在种植、生产、销售环节均有相关税目。
例如,在酿酒葡萄种植环节,国内将其纳入工业品管理范畴,不予农业相关补贴,依据工业品标准征收13%的增值税,生产环节则有相关的企业所得税与10%的消费税、城建税,企业综合税负较高,达到了25%~30%。
到了流通环节,同样有相应的增值税、所得税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流通环节的消费税,已经采用抵扣方式取消——2015年出台的《葡萄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取消了凭“葡萄酒购货证明单”退税的审批方式,统一改为抵扣方式解决重复征税问题。
这就意味着上游的种植与生产环节,承担了最多的税种与负担。若按照相关建议,取消种植环节的增值税,将为企业在前期的征收环节中取消13%税负,若消费税等也有所降低,那么国产葡萄酒的综合税负有望降低至10%左右,这意味着国产葡萄酒的产品成本将大幅降低,大概率会惠及普通消费者。
落入谷底的葡萄酒,能否搭上政府减税东风?
事实上,本就相对小众的国产葡萄酒,在进口葡萄酒与国内高税负、疫情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夹击下,已经遍体鳞伤,下滑到了谷底。
2020年1~12月,全国葡萄酒产量41.33万千升,同比下降6%;销售收入100.21亿元,同比下降29.82%;利润2.59亿元,同比下降74.48%。14家葡萄酒上市企业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或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大部分企业都出现了亏损。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国产葡萄酒的下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能将全部因素归结为税负身上。但相比其他葡萄酒出产国,明显过重、过多的税负,无疑是阻碍其轻装前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国产葡萄酒企业降低税负已经是老生常谈。
早在2014年举行的“中国葡萄酒论坛”上,张裕、威龙、长城等国产葡萄酒巨头就曾呼吁过降低税负。
这一年对国产葡萄酒而言,恰好处在一个特殊的节点。
往前推一年,国产葡萄酒达到产量高峰,年产138万千升;往后推一年,2015年开始,国产葡萄酒产量逐年下降。
可见,在2014年国产葡萄酒巨头集体呼吁的背后,是嗅到了下滑的危机,不得已而发声。
全国人大代表、张裕董事长周洪江此前更是频频发声,意图以行业领袖的影响力,为国产葡萄酒争取更好的生存条件。
那么,多年呼吁之后,今年能否迎来政策上的转变?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产业界最为关心的减负问题。首先是针对小微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其次是发出“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声音,提出“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而“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提法,对葡萄酒产业来说,同样意义重大。
这说明,借着政府决策的东风,葡萄酒企业降税的呼吁可能会得到解决,而2020年开始的疫情影响,或许也会推进政府对生产企业减负措施的落实。
仅仅是税负限制了国产葡萄酒吗?
业界频频呼吁减税,可见相关税费对国产葡萄酒企业已经造成严重负担。可是逐年减量乃至于降低至谷底的事实,仅仅是因为税负造成的吗?
早在2017年,一份由中国酒业协会和EXACT调查公司所发布的调查显示:在中国市场,大部分消费的国产葡萄酒仍然是以低端葡萄酒为主,其中价格处于25元到50元人民币区间的国产葡萄酒占据了38.8%的消费量,紧随其后的是位于50元到75元人民币区间的葡萄酒和位于75元到100元人民币区间的葡萄酒,它们分别占据了20.24%和19.03%。
总体来说,价格位于100元以下的国产葡萄酒占据了接近80%的市场份额。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国产葡萄酒仅仅占据了1.58%的市场份额。
也就是说,在税负较重的情况下,中国葡萄酒采用了低价策略,这无疑加重了国产葡萄酒的单位成本负担,剥夺了盈利空间。
2015年前后,进口葡萄酒不仅大量涌入,且向低端进发,更是大幅挤压了国产葡萄酒的生存空间,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数据显示,从2014~2016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分别为3.83亿升、5.54亿升和6.38亿升。
在2020年国产葡萄酒产量、营收、盈利均降入谷底的情况下,产品结构偏低的问题仍然未能解决。
此外,国产葡萄酒在国内消费市场仍属小众,与白酒相比,葡萄酒能够适应的消费场景偏少,消费者对其认知不够,都限制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业界坦言,这是因为一直以来国内葡萄酒企业在消费者教育与葡萄酒文化推广方面做的不够,导致认知偏低。
张裕股份公司总经理孙健认为,当前行业的主要矛盾,是怎么让中国人的餐桌更多频次地摆上葡萄酒。
中国诗酒文化协会果酒委员会秘书长李唐表示,现在消费者进步了,葡萄酒生产商、服务商、贸易商没有进步,葡萄酒行业没有进步,被消费者甩得太远。
也就是说,在消费者教育、文化推广、品牌塑造层面,国产葡萄酒企业还需做更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