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大名酒企业提前发布一季报之际,素有“酒业流通第一股”之称的华致酒行,也于近日发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告。
公告显示,华致酒行今年一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35.6亿元,同比增长50%-51.28%;预计实现净利润2.48亿元-2.58亿元,同比增长30.02%-35%。
此前的2021年度,华致实现了营业收入74.60亿元,同比增长50.97%;净利增幅更高。业内普遍认为,华致酒行若保持如此增速,在2022年将突破100亿营收大关,实现行业“无百亿大商”的关键性破局。
不过,疾速增长乃至比肩一线名酒企业之际,“大商”的局限也再次凸显。
第一个百亿大商?
2021年度、2022年第一季度,华致酒行营收增幅均达到了50%以上,在酒业堪称优质股。
与公布同期业绩的生产型酒企相比,华致的成绩依然属于中等偏高。例如茅台、五粮液等一线酒企的营收增幅均在20%以下,酒鬼酒、舍得酒等新锐品牌的增幅较高,但金种子、皇台等则处在亏损状态。
实际上,上市伊始华致酒行就保持着高增长的态势。
2019年业绩报告显示,2019年华致酒行营收达37.38亿元,同比增长37.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增长42.06%。
2020年度,华致营业收入为49.41亿元,同比增长32.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3亿元,同比增长16.82%。
考察2019年度,营收增幅高于华致的酒企,仅有ST皇台一家,不过其营收仅有0.99亿元,不具备可比性。其余酒企中,增幅最高的为今世缘,为30%,其余茅台、五粮液、汾酒等名酒企业,其增幅也仅为16%-25%左右。
2020年度,华致的营收增幅高于所有上市白酒企业,因为当年度受到疫情冲击,增幅最高的为酒鬼酒,仅有20.79%,但其体量低于华致,为18.26亿元。
华致酒行自2019年1月29日登陆A股资本市场,在发展中构建了包括连锁酒行、华致酒库、华致名酒库、零售网点、KA卖场、团购、电商、终端供应商在内的全渠道营销网络体系,成为酒类流通行业第一股。
按照其2021年度、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增幅50%来看,其2022年大概率将突破100亿,成为第一家百亿流通股。
与其他类似的新型酒业流通平台相比,华致显然走得更快。
壹玖壹玖的2021半年度财报显示,其当期实现营收25.85亿元,2021年三季报显示,其实现营收36.75亿元;另一巨头酒仙网,数据显示其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7.17亿元。
显然,目前几大流通巨头中,唯有华致酒行有望在2022年度就实现百亿营收规模,从而成为足以与一线酒企相比肩的流通巨头!
盈利能力动态分析
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以华致酒行为代表的新型流通平台,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
今年一季度,华致酒行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35.6亿元,预计实现净利润2.48亿元-2.58亿元,其“营业净利率”(净利与营收总额之比)约为7%左右,不足10%。
同期其他企业公布的数据显示,茅台“营业净利率”约为50%,远远高于华致。
业内人士认为,“营业净利率”其实是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华致与茅台等酒企在这一指标上的差距,实际上也代表了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差距。
2021年华致营业收入74.6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755亿元,“营业净利率”约为9%。
同期,茅台的营业总收入1094.64亿元人民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535.81亿元,“营业净利率”约为49%。
其他与华致体量较为接近的酒企是什么情况?
根据酒鬼酒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其预计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34亿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达8.8亿元-9.5亿元,“营业净利率”约为26%-27%,同样远高于华致酒行。
酒鬼酒以约为华致酒行一半的营收,实现了比华致酒行多出约一半的净利。
“这是经销商的固有缺陷,因为控价权在生产厂家手里。”有分析者指出,无论是传统大商还是新型流通平台,都存在着欠缺主导权而盈利能力偏低的局限。
实际上,华致合作的品牌数量极其庞大,截至2021年底,华致酒行的产品已囊括600多个品牌,覆盖到2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4000种名酒,在供应链层面领跑整个行业。
为了提高自主权,很多“大商”不约而同走上了品牌开发的道路。
华致酒行与国内酒企合作开发了“五粮液年份酒”“贵州茅台酒(金)”“荷花酒”“钓鱼台精品酒(铁盖)”等多款酒品,以实现对产品的价格主导、提高盈利能力。
其中“荷花酒”销量较好,2020年荷花酒销售1.63亿元,同比增长29%。
可以看出,自主品牌在商家的品类中占比依然较小。此前华致董事长吴向东曾表示,公司茅台、五粮液的销售收入占据营收的70%左右。这也意味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新型流通平台依然会在产品主导权上受制于名酒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