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综艺集团董事长昝圣达指出,应对大量资本无序流入白酒行业的现象加强监管。
昝圣达的谏言无疑会引发社会议论,实际上,资产上百亿的江苏综艺集团,本身就是以“投资”为主业的大型企业。身处“投资”江湖,昝圣达或许对于因投资失序而引发的种种乱象有着切肤之痛。
对于投资者而言,“捞一票就走”与“长期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兼容的两端,但是在“逐利”的内核上,则是出奇地一致。
2021年8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监竞争局发布《关于召开白酒市场秩序监管座谈会的通知》,邀请多家知名酒企参与。据2021年8月20日会上传来的消息,监管部门除了对“无序涨价”现象表示关注外,还拟对“资本围猎”现象进行监管。
由此可见,在资本“盲目逐利、枉顾规则”的情况下,“加强对资本无序流入酒业进行监管”的提议,有着分外现实的意义。
可是,该如何将这种监管落地呢?
实际上,资本流入白酒业目前呈现两种形态,一是各类资本对于“白酒股”的青睐与投入,二是各类资本在出于看好白酒发展的前提下投资白酒产业——要么直接投建、要么采用并购以及入股手段来进入。
针对第一种状况,“白酒股”的潮涌与起落、被热捧以及受冷落,均是受到“逐利”这一资本的天赋秉性而决定。证券市场中,“低吸高抛”是古今中外相沿已久的惯例,无论是对散户还是对机构而言,概莫能外。
以“北向资金”而论,在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酒股集体走高的过程中,“北向资金”成为吸纳的主力之一,但是在白酒股遭遇动摇的时刻,其同样是“抛售”的主力。
2021年11月第二周中,仅仅周三一天,“北向资金”出逃超过百亿元,减持的行业多达60个,酿酒行业居于被减持的第二位,单日净卖出超过20亿元。
这种“逐利”天性、“低吸高抛”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既是造成证券市场恐慌的重要根源,也同样是吸纳社会闲置资本、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手段,正如同一柄“双刃剑”。
对监管部门而言,除了对“内幕交易”“关联交易”等从根本上违背“公平交易”原则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监测、打击之外,并无特别手段对是否属于“投机行为”进行甄别。
第二种状况,资本涌入白酒业进行投建、兼并,在推高“白酒热”的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与错配;在白酒热低潮时期,转身离去的投机资本更会打击一些坚持“长期主义”者对白酒产业的信心,同样值得警惕,也让白酒行业的有识之士更为忧心。
在2021年的“酱酒热”中,诸多资本纷纷跨界涌入。除了其他香型白酒企业跨香型、跨地域“涉酱”之外,其他诸如保健酒企业、农药企业、地产企业也都如过江之鲫,让人目不暇接。
毋庸讳言,这其中秉持“投机主义”、“捞一票就走”的投资者,或许要多过“长期主义”者。事实上,在酱酒热转入中场乃至下半场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
2021年下半年,“酱酒热”有所降温,诸多曾画下“大饼”的投资者,纷纷开始撤离酱酒热的中心地带,这一举动甚至加剧了业界的担忧,导致了部分中小企业的“抛售”风潮。
同样,在“酱香热”带动之下,在地方政府热衷于打造“支柱产业”、热衷于“招商引资”的大形势下,监管部门无力也无法去甄别哪些属于“短期投机资本”,更不知道谁会“捞一票就走”?
即便是江苏综艺投资集团在白酒行业的投资项目“贵州醇”,也同样饱受争议而陷入舆论漩涡。
资本的自然流向无法盲目堵截,包括其投建与兼并动作,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下,即便引发市场动荡也无可指摘,这是一个监管的难题。
“堵不如疏”,在资本大量流入白酒业的状况下,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构筑起一个可行的投资壁垒——包括资质、环保条件等,才是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可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