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郑州全国秋季糖酒会上,葡萄酒参展企业的活跃程度都大大超过了往届,国内外诸多葡萄酒品牌占据了郑州各大宾馆、酒店和会展中心的主要位置。不难看出,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巨大潜力将促使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而葡萄酒文化推广也将成为各品牌越来越重视的问题。
相比于国外品牌,我国多数葡萄酒品牌在文化建设方面还仅仅停留在表面,或者是照搬照抄西方葡萄酒文化形式。因此,《华夏酒报》在第三届中国葡萄酒经济年会上提出“寻找中国葡萄酒风格”的主题,认为中国葡萄酒文化应具有自己的民族个性,必须使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根植于、立足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在这个基础上来构建我们的葡萄酒文化,才能在进口葡萄酒的冲击下站稳脚跟。
笔者曾经参加过几次某葡萄酒公司举办的葡萄酒推广活动,邀请的是该公司称之为国际品酒大师级的人物,由这位品酒大师向参与活动的消费者讲解葡萄酒品鉴方法及配餐方式,在场人们手握刀叉边听边学。尽管有翻译配合,大多数消费者还是难以真正理解这位品酒大师的具体含义,甚至有不少消费者干脆放弃刀叉改用筷子,他们觉得一只手端着酒杯、一只手用筷子就能将菜夹入口中,这样更方便。这是中华文化不同于西方的一种体现。
此外,西餐口味较中餐来说比较单一,因此在餐酒搭配方面也没有那么繁琐,但西餐要自己动手去调配,调配好之后,再搭配自己所选的葡萄酒,追求的是一种过程中的享受。
而中餐品种繁多,在葡萄酒配餐方面比较复杂,若从我们自身拥有的民族文化入手,那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么葡萄酒在这方面的上升空间还很大,若是我们无视这种差异照搬照抄西方葡萄酒文化形式,这不仅是强迫消费者,也是限制中国葡萄酒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解决好中国的葡萄酒文化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其与民族文化融合的问题。只有融入民族特性的葡萄酒文化,才能在世界上与多民族、多国别的葡萄酒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世界上没有脱离民族特性的文化,有的只是与每一个民族的传统相联系的文化形式。如果一味照搬洋东西,把我们的葡萄酒文化搞得与国外一样,那么恐怕世界上的葡萄酒文化就很单一了。当然,国外的葡萄酒文化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学习并尊重各种文化,我们更需要具有民族特性的自主文化!
没有融入民族特性的葡萄酒文化,企业也好、行业也好,很难在发展上有大作为。中国葡萄酒要参与全球竞争,树立国内市场主体地位,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葡萄酒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
著名葡萄酒专家李华表示,我国葡萄酒若想取得真正的国际实力,就必须首先保持本民族的特色,本土的自然特性,本土的文化根基。而完全用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来装扮自己的葡萄酒,用法国的工艺来处理中国生长的葡萄,显然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般的复制与克隆,这样的葡萄酒是没有本土特色,没有生命力的。
中国葡萄酒文化到底应该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应该怎样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应该怎样在国外洋葡萄酒文化的包围中突破出来?这些问题都应该成为每个中国葡萄酒企业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正是华夏酒报第四届中国葡萄酒经济年会所要探讨的主要话题。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