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企业如何突围进而“化危为机”,开拓出一片崭新天地?新华社播发的浙江省临港型工业的转型升级报告,给人诸多启示。
浙江民企“化危为机”的能力,首先在于穷则思变的欲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浙江民营经济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隐患,资源“瓶颈”约束加剧,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不再明显,依靠资源消耗和低成本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他们把金融危机造成的“蛰伏”当作调整的机遇,调产业结构、调市场策略、调内部管理,在主动应变中找到发展新空间。浙江民企有着强烈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够在危机面前认清自己,准确判断国内国际市场的形势,从而找准差距,找到短板,在知己知彼的清醒认识中找到“化危为机”的“突破口”。譬如,浙江的重化工业企业在分析形势后把节能减排作为突围方向,从而一举在能耗控制水平上超越同台竞争的跨国企业。
除了善于找差距,浙江民企还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危机面前,他们再次发挥出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并有效运用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模式创新中。他们在全国各地成立研发中心,到全世界“抄底”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建立营销基地,设立抗击市场和行业风险的基金,在危机中吸纳各种生产要素。一年间,一个个行业优势企业悄无声息地变成了行业“龙头”企业,令人叹为观止。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浙江民企还拥有超前的战略眼光、运筹的谋略。今年以来,中国企业无论国企还是民企,都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海外并购案例有成功也有教训,其中浙江民企的海外并购案大多低调,但几乎都是一击而中。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不盲目贪大求洋,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不博无谓的名声,只求对提升自己的产业地位、营销渠道、产品结构有用有效。
浙江民企的这些特质归纳为一点,就是激发企业内在的活力。它启示我们,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之际,要谋求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动力,必须尽快让企业、市场的内生型增长动力,接过政策拉动的“接力棒”。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