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某一线品牌引起的对特供酒的大讨论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晒特供酒行为,各大媒体也对特供酒背后的现象予以了解读,而业内人士对规范特供酒的争论也从未停过。
面对强大的市场需求和暴利的吸引力,原本包装简单的特供酒在市场上变成了包装精美的特殊产品,形成了“特供酒”的汹涌大潮,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李鬼”,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价格严重脱离实际。
对酒类企业来说,特供酒是企业销售战略中重要的一环,作为特殊营销策略,企业通过特供酒这一营销手段,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这一宣传方式本无可厚非。但是从特供酒市场秩序来看,特供酒歪曲的社会形象,已经恶化到企业追求经济利益与其社会责任相背离的程度。如果行业任由特供酒市场秩序无序发展,最终将引来政策性的“一纸禁令”。因此,特供酒市场亟需大力规范。
特供酒市场的混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部分企业没有对特供酒生产量和供给对象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中小企业按照订单生产,缺乏统一控制,造成一部分特供酒的价格水平远远超出正常水平,引发了特供酒的市场秩序的失衡。
其次,是特供酒供求双方对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产品不公开,普通消费者只闻其名不知其物,只能从“权力崇拜”中定位。对特供酒的真伪,消费者只能从外观上进行鉴别,而特供酒信息的稀少使假酒泛滥。消费者不知如何鉴别特供酒,不知道企业是否生产了该批次特供酒,具体的包装形式怎样。
从行业环境来讲,特供酒乱象的产生,同年份酒现象一致,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信息披露和查询平台,同时也表明了生产企业过分注重效益而带来的一窝蜂上特供酒的趋势。
任何企业只要愿意都可以生产特供酒,行业和企业没有尽到监管和自律的责任。
因此,行业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形成特供酒监督和信息披露体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规范特供酒的生产;同时,向社会定期披露相关信息,让消费者真正了解到“特供酒”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