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酒类打假工作中,一些部门存在着打击力度不够、不彻底、留有死角的现象,出现了打大不打小、打外不打内、打明不打暗、打物不打人、打城不打乡等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使“打假”变成“假打”。
一是打大不打小。有人认为,假劣高端酒类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大、危害多,而假劣低档酒类商品则危害较小,故而在打假中,只重打大而忽视打小;有些消费者买到假劣低档酒类商品,也往往懒得计较,有时即使投诉,受理方也不太重视,这也使一些假劣低档酒类商品逃脱了打击。
二是打外不打内。有的地方,对外地进入本地市场的假劣酒品“格杀勿论”,对本地的假劣酒品则网开一面,甚至拉上“保护网”,自己不打还阻拦别人来打;还有一种表现是,有的执法者被人情网、关系网缠住,对于关系户、人情户制假售劣的问题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是打明不打暗。只查处现场涉案人员,没收眼前看得见的假劣酒品,而不是顺藤摸瓜,挖窝端点,一网打尽,给假酒的泛滥留下了祸根。
四是打物不打人。 报纸、电视经常报道一些执法部门采取行动,对假冒伪劣酒品进行查处、销毁,数额之巨大,场面之壮观,颇为动人。但此类行动往往是只见物被毁,不见人被抓。一些地方执法部门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对明明构成犯罪的,以罚代刑,将罚款作为生财之道,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造假。
五是打城不打乡。一些打假部门近年在城镇加大了打假治劣力度,城镇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不法商贩被迫将假酒“上山下乡”。 而对乡村的打假工作,因乡村市场比较分散,受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鞭长莫及,加之农民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生活不富裕,购物贪图便宜,致使假劣酒品在乡村有了市场。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假劣酒品的生存、孳生留下了空间,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假只有大小、内外、明暗、人物、城乡一起打,打得完全彻底、不留死角,才能消除假劣,才是实实在在地为市场和企业服务,才能使“保障消费者权益”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的打假部门要有敢于向一切“打假死角”挑战的勇气,不怕困难、不畏权势,耐心、细致地完成打假任务,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