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谁来避免产业集群“公地悲剧”上演?
来源: 《华夏酒报》  2010-12-27 09:09 作者:赵禹
  继2002年和2007年中央电视台分别对吉林通化和河南民权两大葡萄酒产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后,2010年岁末,央视《焦点访谈》再次将镜头对准了河北昌黎产区。

  葡萄酒行业被央视曝光的三大产区几乎存在相同的问题:产品质量!

  一时间,行业震惊,社会舆论哗然。似乎,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已然岌岌可危,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通化和民权遭曝光后,整个葡萄酒行业就已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两大产区一些企业难以为继不得不关门转行,正规的企业也是举步维艰,市场萎缩,品牌美誉度大打折扣,产区发展一度陷入被动局面,一些原本竞争力很强的知名品牌企业受到株连,至今上述两个产区尚未完全走出曝光后的阴影。

  今年6月,《保健时报》以题为《昌黎:假葡萄酒还在泛滥》、《齐鲁晚报》以题为《探访“东方波尔多”河北昌黎 葡萄酒造假泛滥》分别对昌黎葡萄酒行业存在的造假等问题进行过详细报道;11月,《华夏酒报》发表的题为《昌黎干红城持续发展需“三个转变”》的文章指出了昌黎葡萄酒产业存在的问题。三篇文章与12月23日央视《焦点访谈》的报道内容基本相同,为什么此前的报道没有引起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足够重视呢?这与当年通化和民权很相似。当年的通化和民权存在的问题,在央视曝光之前也曾有多家媒体进行过报道,但没有引起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足够重视。

  如今,昌黎的葡萄酒产业重蹈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上述两个产区覆辙,将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也许,这场危机来得太突然,昌黎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还来不及思考。那么,通化和民权这些惨痛的教训几年前就摆在人们面前了,为什么没引起重视,没有人去研究呢?

  早在2007年民权被央视曝光后,《华夏酒报》就刊发了《莫把葡萄酒产业集群酿成“公地悲剧”》,对相关产区政府和企业提出了警示。时隔三年多,这一“悲剧”再次上演,“剧情”如出一辙,不过是“主角”不同而已!

  一次次造假事件的背后,最终轰然倒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品牌,还会使整个行业的信誉蒙羞。种种现象表明,对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反思发展中暴露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已是迫在眉睫。

  中国葡萄酒行业规模化发展历史虽然很短,但发展速度却很快。然而,我国葡萄酒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从宏观上来讲,还存在着“企业运作不规范,酿酒葡萄基地建设跟不上行业发展步伐,产品同质化、同类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葡萄酒文化建设缺失,产区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不高,行业自律薄弱,行业规范工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等诸多问题;从微观上来看,“投机取巧的傍名牌,违法乱纪的假名牌,坐电梯式的租赁品牌”现象在葡萄酒行业也是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必将影响我国葡萄酒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近年来,随着进口葡萄酒数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国际主要葡萄酒生产国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力度在我国进行葡萄酒文化渗透和产品推广,我国葡萄酒行业竞争环境将日趋严峻。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曾指出,随着外来竞争的愈加激烈,上述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对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影响也许是致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葡萄酒企业以失败而告终,打败我们的将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有数据显示,目前进口葡萄酒已经占据我国葡萄酒消费市场20%的市场份额,而且呈上升趋势。
  几年前的“狼来了”不是吓唬人的,如今是“狼真的来了”,并且来得还有些凶猛。试问:当进口葡萄酒的品质越来越得到消费者认可,当他们的价格比我们还有竞争力的时候,我们的葡萄酒还有多少生存空间呢?

  笔者认为,如果行业存在的问题不能尽快解决,边缘化生存或死亡将成为相当数量企业的最后归宿。当下,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死亡的边缘游荡。

  通化、民权、昌黎三个产区所暴露出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偶然发生的,也不仅仅是这几个产区存在问题,新疆、胶东半岛等产区也或多或少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如今,通化、民权、昌黎三大产区及产区内的一些企业,已经喝下了自酿的“苦酒”!

  一个曾经被寄予很大希望的行业就这样陷入困境,令人感到遗憾和痛心。为什么会这样?中国的葡萄酒究竟要酿成什么味?三个产区的“公地悲剧”已经使其发展遭受重创,我们期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在其它产区上演,更希望不要蔓延到整个行业。

  笔者以为,当前我国各个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中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规则建设。规则建设意味着通过法制建设、道德建设与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培育规范产业集群成员企业行为的正式与非正式规则,着重规范“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不诚信经营行为,避免整个产业集群掉进“公地悲剧”陷阱,以保证各个葡萄酒产区的健康成长。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地方经济的生命,更是我国葡萄酒产业的生命,企业家和葡萄酒产区政府都需要深刻理解这句话,而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少部分企业出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这种不诚信经营行为,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利益,很快就可能演化为对产业集群全体成员的损害、对刚刚形成的区域品牌优势的损害、对地方经济的损害和对整个行业的危害,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这是一种自杀式行为,必须尽快并坚决制止。

  几年前,通化和民权的葡萄酒产业一夜之间几乎被市场淘汰,也正是由于少数企业的不诚信经营,差点将两地葡萄酒产业带进死路,各葡萄酒产区必须从中汲取教训。 

  为此,各产区政府的职能部门要严格质量执法,从重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对质量严重不合格企业坚决吊销其营业执照,迫使这部分不诚信企业退出市场。

  一般情况下,从事违法活动的企业大多是规模较小、技术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的企业,代表的是落后生产力,它们在正规生产情况下无利可图,便企图通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这种“自杀”方式来谋求生存。这类企业是集群成长的毒瘤,活着只能害人,通过行政手段让这些企业退市,一方面可以消除产业成长隐患,避免诚信经营的企业被非法行为拖垮;另一方面,清除这些“害群之马”可以减少企业数量,进而减少行业过度竞争。

  同时,我们也希望各个产区政府能正视所有媒体的监督。媒体不分大小,任何一家媒体的监督都是督促“有所为”,切勿“期待”上央视。

  在此笔者呼吁: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行业组织、产区政府以及所有企业都应该重视三个产区的教训,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我们真的要“少谈些理想,多研究点问题”,不要再让“悲剧”上演。

  问题不解决,理想怎能照进现实?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