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到春节,市场便是一片繁荣景象,大小品牌齐齐出动,但其中不乏想要浑水摸鱼的假冒伪劣产品。假冒酒品的出现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时刻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酒类监管再次成为行业关心的问题。“岁末忙打假”,本期让我们一起讨论这一话题。
新年来了,白酒销售的旺季也来了,假冒伪劣开始抬头,各地监管部门也早早行动起来了。当前,制假贩假呈现出职业化、规模化、科技化、国际化的趋势,犯罪手段更加隐秘,地域空间跨度更加广阔,打击难度进一步增大。这对工商、质监等部门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要抓住年关白酒市场监管,就得抓住“牛鼻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个重点,就是重点地区。例如,茅台酒的产地仁怀是个仅有65万人口的县级市,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当地有上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制贩假茅台酒。又例如,广东是白酒消费大省,年关来临,制贩假酒者早已涌进广州、深圳,千方百计要捞得“旺季”的一桶金。这些表明,白酒的重要产业集聚区、重要消费市场,是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
第二个重点,就是重点渠道。春节前后,各地工商、质监等部门纷纷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确保春节市场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但是,有一个市场渠道通常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那就是团购。1月22日,“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的《买“茅台”记》曝光“部分茅台酒出仓前即被加价至千余元,假茅台横行”,浙江大学政府与企业研究所研究员柳宏志指出,因为大量的客户是团购,连茅台集团这样的强势企业,也没有精力和意愿来梳理其团购渠道,简单点说,商超、零售等渠道都会“暴露”在监管者的眼皮底下,唯有团购较为隐秘。因此,加强对重点渠道的监管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个重点,就是重点品牌。每年底,各大名酒“涨”声一片,特别是茅台酒、五粮液等,居高不下的零售价让制贩假酒者有着几乎与贩毒相差无几的利润。然而,不是每个品牌都有着国酒茅台的能量,足以“调动”警方建立一个11个省(市)公安机关为成员单位的“打击侵犯茅台知识产权犯罪警务协作组织机构”。这就需要重点品牌所在地有关部门以及品牌生产商自身着眼长远,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在新年来临前来一次有效的整治。
此外,我国酒类市场的监管工作中,散装白酒的管理一直是个难点。散装白酒市场在名酒铺天盖地的营销战场之外,“隐身”于街头小店、农贸市场之间,其消费者数量极大而且多为普通百姓,它无处不在却又极易让人忽视。市场上流行的这些酒精度高、具有刺激性的散装白酒,大多出自一些无照无证的地下作坊,这些作坊生产不规范,操作不卫生,理化、卫生指标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但是,监管部门至今尚未出台散装白酒质量标准,流通环节问题多多。河北省出台《散装白酒经营管理办法》,对散装白酒实施“加封密闭包装、固定店铺零售”的管理制度,或可供各地借鉴。
随着城市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执法车辆、检测设备、执法人员的到位,造假者越来越难以在城市及郊区立足;而目前农村交通状况大大改善,不少造假者的窝点随之转移到农村。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留下来的人口大都是老人和儿童,对食品消费知识分外欠缺。农村消费者因为不能分辨假冒伪劣食品,误认误购以致身心和经济利益受损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可见,年关的农村白酒市场,或许是对有关部门市场监管的一次考验。
年关是白酒市场监管的关键时期,各地监管部门在建设网络监管服务系统,实施和完善溯源制度的基础上,只要抓住这几个重点,突破这几个难点,真正下些功夫清理市场,年关白酒市场监管就一定能够成效显著,做到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