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伴随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知名产区一些品牌竞争力的变化,许多省份纷纷把白酒产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业内外资本也争先恐后地向传统白酒产区“投怀送抱”,各主要产酒省份的企业都有产能扩建的实例,一些企业通过产能扩建,靠规模化低成本经营迅速发展起来,成长为行业的“佼佼者”。“十一五”期间,中国白酒产量一直处于高增长态势,2010年更是达到了890.8万千升,创历史新高,比2005年的349万千升翻了一倍还多,比历史上最高点的1996年的801万千升高出了近90万千升。
正是受益于快速增长和未来产业发展预期,一些企业从多年的产品战、价格战、品牌战、成本战等中醒悟过来,开始实施外延式扩张和内涵式发展相结合的战略,规模化成为白酒行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受市场需求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的需要,近两年,各大白酒企业纷纷进行产能扩张。从扩张产能的企业来看,一些企业的扩产是建立在产能严重不足的基础上,且扩产规模也相对合理。
然而,对规模化的过度依赖、周边“高增长”竞争对手的刺激和对未来市场增长的过度乐观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不少企业脱离实际需求盲目扩张。有相当部分扩张的企业目前并不存在产能紧张问题,现有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其市场需要,甚至一些企业的部分产能尚处于空放状态。
就此,业内人士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种是按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需警惕产能过剩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一种观点则是,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多为知名品牌企业,其市场份额正逐步扩大,综合竞争能力正逐步提高,有足够的潜力来消化,不必杞人忧天。
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白酒企业中的现存大型企业设计年产能达到100亿产值的酒企至少超过50家,这些产能基本将于2015年前形成,而这些产能全部释放将实现50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与实际市场需求的2000多亿人民币产值相比,过剩一倍。同时,随着酒类消费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未来葡萄酒、啤酒、保健酒等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并挤压白酒市场的空间,可以预见,白酒行业的实际产能需求从理论上分析已经完全饱和。
有专家断言,经济一旦放缓,产能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市场的释放与增长速度,市场需求稍有波动,便会导致行业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状况,致使不少新建成的生产线处于半停产状态。因此,白酒行业将面临着产销失衡的危机,新的泡沫式扩张正潜在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
尽管较大的产能富裕度是企业充分竞争和高速发展的前提,但是盲目过度扩张会存在资源浪费、信贷风险增加的风险;过剩的产能还将会引发新一轮的价格大战,使企业进入到高成本、低价位、微利或亏损的状态。同时,一些项目缺乏统一、长远的规划,对自身市场开发能力高估,没有完善的预警机制。毋庸置疑,新产能可以给企业带来希望,但若对市场和自身的投资能力缺乏准确的判断,盲目地扩张很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放空的产能也仅仅是“噱头”而已。
鉴于眼下白酒行业产能扩张后的实际产能已经大大超过了社会实际消费需求的格局,国家有关部门应迅速采取对策,规范白酒行业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的行为。加强宏观调控,引导企业立足现有条件,推动行业资本整合,着力培育做大做强现有企业,避免盲目扩建。让现有的产业要素通过技术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粗放的扩建产能,新增生产线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