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高档白酒价格的上涨,引来了众多的关注,网友,媒体,政府部门反应都比较强烈,无论什么理由,都是比较抵制涨价的,媒体对于政府部门的约谈也是评价不一。为什么社会反映如此强烈?高档白酒的涨价究竟动了谁的神经?
涨势难阻
自今年初茅台酒引领新一轮涨价潮起,8个多月时间里,茅台一路看涨,五粮液、洋河、汾酒紧随其后,调幅在3%~25%之间,白酒的终端销售价格更是节节攀高。
"53度飞天茅台"在经过2010年元旦和2011年元旦厂家两次调价后,市场终端的价格已经趋于"狂躁".去年年底,"53度飞天茅台"的终端售价达到900元左右;2011年6月,其柜台售价达到1380元左右;9月,标价已达1680元左右,是其出厂价近3倍。9月18日,一些销售终端价格显示,洋河的高档酒"蓝色经典"系列平均上调幅度约为10%,旗下双沟"珍宝坊"系列产品以及部分零星产品平均上调幅度约为5%.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刘员称,白酒消费中,普通老百姓消费的白酒通常在每瓶80元以下,属中低档酒;100元到300元之间的中高档酒,普通百姓偶尔消费;300元以上的高档酒,大多为奢侈礼品或贵宾用酒。
政府部门反映:
9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经贸司、价监局召开白酒价格座谈会,要求行业协会及白酒骨干企业发挥维护白酒市场价格的作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不能再出现涨价现象。茅台、五粮液、苏酒、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等数家白酒企业均在此列。
媒体反映:
《齐鲁晚报》:包括茅台在内的白酒企业一次次肆无忌惮地涨价,根源不在于所谓的市场,也不在于发改委狐假虎威的恐吓。这些高端酒企清楚地知道,只要社会权力一天不规范,天价白酒涨价的脚步就一天不会停息,哪怕毁了这坛好酒。----韩适南
《京华时报》:白酒应该属于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本应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有关主管部门不应该对市场进行过多的干预。市场应当在价格形成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关主管部门做的更多的应当是规范市场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设完备的市场体系、加强引导和扶持,从大的方面为价格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单纯限制价格的升降,往往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即便短期效果出现,后期出现市场报复性的行为,反而难以控制。当然,在特定的环境下,限价等做法还是可以采用的,但是把握整体市场的运行规律、规范市场运作才是更为有效的。---梁焕磊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高级分析师
《经济参考报》时评文章:稳定物价总水平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当前,CPI虽已有所回落,但年内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也就是说,本轮通胀将是一场持久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理通胀的目标上切忌短期化,在治理手段上也须防范"无所不用其极".
市场的问题不妨留给市场来解决,不管是五粮液涨价,还是大白菜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