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量力而行,方能“多子多福”
来源: 《华夏酒报》  2011-10-24 09:05 作者:石磊

  酒类企业究竟是否应该实行多品牌发展的战略?其答案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尽相同:几年前,五粮液大刀阔斧地砍掉众多子品牌,引来一片赞叹之声,认为此举优化了品牌序列,集中凸显了主品牌的形象和影响力;而近一阶段,以泸州老窖和郎酒等为代表的一线名酒企业不断增加子品牌,意在抢占市场份额和渠道资源,更充分地发挥名酒“号召力”。


     对此,笔者认为,品牌好比是企业的“孩子”,中国历来讲究“多子多福”,通过多品牌战略,在保持企业传统优势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切入新的市场领域,可以立竿见影地增加企业收益,因而颇受广大企业青睐。即便问题争议多多,不少酒类生产企业也在增与砍的循环往复中,乐此不疲。   


     企业实施多品牌战略,是与当前酒类市场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一方面,消费需求日趋个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将酒类市场区隔为更多层面、更大范围下的小“区域”;较之以往,愈发要求酒类产品在创新升级等方面做好文章,而多品牌策略正是顺应了“以消费者为本”的潮流发展起来;此外,由于近年来白酒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高端品牌产品的价格一路飙升,客观上对整个酒类行业的价格空间进行了扩容。一方面,一线名酒急于实现更高价位的市场空间占位;另一方面,区域品牌则觊觎一线名酒涨价后的价格空档,通过各种手段借以冲破原本低价、低档的“品牌天花板”。


  笔者认为,就此而言,企业实施多品牌策略下的新产品、新品类以及相应的新锐市场诉求,这是推动酒类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满足了不断变化着的消费需求。


     但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多“子”多福的构想实现起来并不容易。调查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花费高达数十万元,企业经营品牌亦然,要将一个品牌广泛传播开来,并得到目标消费群的认同和支持,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以及时间投入,企业能否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每个“孩子”都享受成长所必需的营养与呵护?此外,又如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如果品牌定位不准、市场操作不当,酒企的多品牌运作很可能诞生出一个“畸形儿”,不仅难以带来预想中的收益,而且会稀释弱化了母品牌的固有形象与价值,结果求“福”不成反添累赘。


     如果把眼光放得更广阔一些,我们不难发现,多品牌战略在很多行业已成为大势所趋,如在全球排名前列的汽车制造集团,几乎都告别了单一品牌运作的时代,尽管有很多是在并购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但至少证明了多品牌策略对多元化市场的适应性。至于国内汽车行业,则更不乏对旗下品牌延伸使用的案例,其他如饮料行业的可口可乐,日化行业的宝洁,均从多品牌的成功运作中尝到了甜头。


     在权衡比较多品牌运作的成败案例之后,笔者认为,多“子”多福的关键还是要量力而行。


  所谓“量力”,首先指的是企业的自身实力,涵盖了企业的资金规模、生产技术、团队素质等硬条件和文化沉淀、营销运作模式等软条件;其次,“量力”还要看子品牌对市场的适应力,子品牌是否精确适应了新的消费需求?是否与原有品牌体系形成互为促进的良性体系?是否与渠道相匹配?


     总而言之,多品牌运作绝不是企业自身一厢情愿的自娱自乐,需要更多的审慎权衡后再付诸实践。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苗倩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