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有机食品最能考验社会道德水平
来源: 《华夏酒报》  2011-11-07 09:18 作者:曹林

     沃尔玛以“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的丑闻,刚淡出公众的视野,公众又被悲哀地告知:干这种事情的不只有沃尔玛,而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多地超市高价“有机食品”造假,花钱购买认证,内部人士称,有机食品行业之乱,关键是认证环节随意性大。对不少认证机构来说,你只要花两三万块钱,基本就能拿下有机食品认证。一些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个别农民坦承“为了增产,使用过违规的化肥、农药”。


&n文章来源华夏酒报bsp;    消费者花远高于普通食品的价钱购得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原来很多都是“花钱买来的认证”,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大呼上当。


  专业人士,甚至连政府监督者很多都坦承:环节太多,监管很难,很多时候不得不靠自律。可是,在当下“自己从不吃自己做的馒头”的道德语境下,这种自律有用吗?


     对这个问题,笔者曾经有过一个比较偏激的论断,认为当下社会的道德水平,可能不太适合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关键就在于,这种产品,外在的监管再严厉都不行,特别依赖于生产者的道德自律。


     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定义是很清晰的,可问题在于,整个生产、流通、认证和监管的过程,都处在一个不透明的工业化流程中,作为消费者的公众无法监督,完全依赖于别人的监管和自律。不像许多商品,一分钱一分货,不同档次的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肉眼和品尝加以识破,比如假烟假酒假奶粉,消费者还能品出来,可猪肉是否绿色,蔬菜是否有机,缺乏肉眼可以识别的那种区分度,而完全依赖生产者的道义自觉和监管者对流程的监管。


  如果监管缺乏力度,多部门分管却谁也不负责任,认证标签随意兜售,那就完全失去了制约的力量,让消费者觉得根本毫无保障。


     当一个社会造假成风的时候,监管者缺乏责任心,生产者缺乏职业道德,而消费者又无法在肉眼上识别有机和绿色之时,拿什么来保障有机和绿色的真实。可以识别的烟酒都不乏造假者,无法识别的有机食品,就更让消费者缺乏信心了。


  “当下社会不适合发展有机食品”只是一句激愤之语,其诉求是对社会的道德水平缺乏信任。信任危机下,很多人已经对自己肉眼无法看到、无法确证的东西都保持十足的怀疑。


     作为一种产业,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当然是要发展的,这是大势所趋,然而它对中国社会却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有机食品,最能考验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它考验着,生产者在消费者无法辨识的情况下,能不能坚守职业道德?


  在消费者不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能不能不施农药不加激素?对监管者的道德也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在消费者无法辨别真假的情况下,监管者是否有足够的责任心把守住每一个环节,杜绝认证的买卖,杜绝造假,阻止问题食品流到人们的餐桌上。


     生产商和监管者,要通过实际行动让消费者信任有机食品,而不是带着狐疑去支付那远比普通食品高的价钱。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苗倩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