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假酒“产业化”之前,我们做了什么?
来源: 《华夏酒报》  2011-11-14 09:26 作者:魏琳

     2011年11月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一期关于制售假酒产业链调查的节目。节目中说到,“就在我国白酒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假酒的产销规模也在随之不断扩大,并且已经逐渐出现了产业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惊讶么?笔者并不感觉惊讶。早在2006年2月5日,同样是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就已经播出了一期名为《假酒网络迷雾》的调查节目。


  节目中曝光的制售假酒细节与11月6日的这期节目惊人地相似,甚至也提到了“整个假酒生产所呈现出的是一个成熟的产业链”。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制假的这些人员,包括这些销售人员,他们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那么这个完整网络里面的人员分工也是很细的,有具体提供商标的,有负责包装的,有专门搞运输的,这些分工都特别地明确,甚至就说收酒瓶子的,洗酒瓶子的,都有专门的人员来从事。”


  看过这段描述后,再来看2011年11月6日的这期节目,也就不会感觉惊讶了。


  或许我们都应该反省一下,包括监管部门、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消费者,包括你、我、他,从2006年到2011年,或者说再早一些,在制售假酒形成产业链之前,我们做了什么?为什么不仅没有遏制住制售假酒的现象,反而让它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了“产业化和专业化”?


  酒类监管部门对于制售假酒行为是严格监管,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处罚力度是严格查办,还是开张罚单草草了事?打假行动是主动灵活,还是接到举报再进行查处?打假之后是公布售假商家以便公众监督,还是公布打假成果以示成绩?


     生产企业是积极参与打假,还是害怕伤及自身利益而敷衍了事?是潜心钻研防伪技术,还是醉心于制造各类炒作概念?是齐心合力形成行业打假共识,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只打自己品牌的假?


     酒类流通企业是专注于经营真酒,还是为了牟取更高利润,打着真酒的幌子买卖假酒?是名副其实的“放心店”,还是“放心店”不放心,诚信店不诚信?是真的把消费者当成上帝,还是把“上帝”当成冤大头?


  消费者是理性消费抵制假酒,还是爱面子、贪便宜,为假酒提供可趁之机?是看到了假酒主动举报,还是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斥责别人是最容易的一个做法。但当我们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想要斥责制售假酒者时,不如先问问自己,在假酒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的过程中,我们自己的角色是拦路者,还是放行者?


  倘若我们没有先解决好自身的问题,没有履行好自身作为监督者的职责,而去谈论如何遏制假酒,去谴责制假者道德败坏,又有什么意义?

  最终,这些谴责和讨论只能成为过眼云烟,沦为制假售假者眼中的一个笑柄。


  倘若我们再不承担起那些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或许再过个三五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又会播出一期曝光制售假酒的节目,节目中可能会说制售假酒已经从产业化和专业化走向了集团化,到那个时候我们都无须惊讶,因为我们都是帮凶。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苗倩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