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协同作战方能斩断假酒链条
来源: 《华夏酒报》  2011-11-14 09:27 作者:石磊

     不久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公安部指挥的打击假酒制售团伙专题节目。警方在掌握了浙江温州、福建宁德、天津等多个不法团伙线索后,根据各地制假售假人员分工情况及其交织密布的特点,开展集群战役,统一行动、同时收网,一举捣毁多个制假窝点。此则消息不仅使人振奋,而酒类打假协同作战大胜利更具借鉴和思考价值。


     多年以来,酒类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绝,最近更呈现出“产业化”蔓延的新趋势。


  对此,国家采取重拳出击、绝不姑息的态度,既出台了《食品安全法》的尚方宝剑,又有日趋完善的酒类随附单制度为抓手;酒类生产企业从产品设计和市场维护的角度着手,不遗余力地向假酒宣战,特别像茅台、五粮液等深受假酒毒害的名酒企业,更是不惜重金,采用尖端的防伪科技成果,组建庞大的打假队伍,力求使假酒无处遁形。


     然而,我们不仅要质疑,假酒的生命力何以如此顽强?竟能在重重监管下存活延续。除去利益驱使下的“人祸”因素,现有的酒类打假体系是否还存在死角,使得不法厂商有隙可乘?


     一方面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不法厂商的造假产业链越来越倾向于分散隐蔽,狡兔三窟,并善于利用科技含量较高的“克隆”能力来伪装产品;而相关职能部门的打假行为是以监督为主,只是在掌握一定线索后才着手追查治理,单单击破一个造假环节,不足以彻底斩断制售假酒产业链条。


     同时,酒类生产企业虽遍地撒网、主动出击,但基本都是单兵作战,而酒类生产企业毕竟不是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的执法主体,受困于“身份”问题,其所谓的“打假”只能局限于发现、举报等功能,无法给予有力的法律制裁,其威慑力大打折扣。


     对此,笔者认为,所谓制售假酒的“产业化”,实质不过是各有分工、各司其职的勾结作案,借着打假力量结合不够紧密的空隙而猖獗一时。
  在当前严峻的打假形势面前,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酒类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应该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协同作战的意识。


     公安部门内部配合的集群战役大获全胜,这不失为一个积极讯息:通过行政执法、刑事司法部门与行业协会、生产企业之间的沟通互动,形成立体化、系统化的酒类执法网络体系,进而弥补各自的功能短板,从而提高酒类打假的执行力和效率。


  笔者认为,将协同作战积极地推广下去,制售假酒的不法分子势将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步步走向灭亡。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苗倩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