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盘点中国酒业的发展,贵在一个“变”字。“变”不是局部的而是多角度的,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性的;“变”既有量变也有部分质变,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
入世十年,中国酒业的个头儿变大了。2001年酿酒行业实现总产量2869.04万千升、销售收入1092.3亿元、利润62亿元;到2010年则分别为6499.83万千升、5111.4亿元、530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几倍于2001年。我国的啤酒年产量已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有15家酒类生产和流通的相关企业。十年来,酒业的技术、装备、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综合利用、人才培养的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入世十年,中国酒业的观念变新了。入世引来了更大规模的开放,开放推动了更加激烈的竞争,竞争极大地开阔了酒业的视野,更新了酒业的思维。酒业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与日俱增,达到空前高度。在与“狼”共舞的十年中,酒业舔干伤痕学习到了狼性,不惧挫折领悟到了群狼捕食的技巧。
入世十年,中国酒业的胸怀变宽了。随着国门的逐步打开、关税的不断降低,洋酒大量涌入国内,与中国酒业发生冲撞和搏击,并且在沿海地区和夜场渠道取得了明显的业绩。许多外资酒企也挟资金与管理等优势攻城略地,以控股、参股等方式与中方酒企合资,或者直接收购中方酒企。面对来势凶猛的洋酒和外资,中国酒业敞开胸襟予以欢迎,既不拒绝也不迷信,既要学习也要竞争,走出一条冷静、理性的开放之路。目前,外资的渗透正在从啤酒、葡萄酒行业向白酒行业转移,帝亚吉欧控制水井坊、轩尼诗收购文君酒厂就是例证,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酒业在向外资开放的同时也向内资开放,联想、辅仁、宝光等数十家业外资本以各种方式介入酒业。从局部开放转向全面开放,使酒业变得更加强壮。
入世十年,中国酒业的头脑变灵了。长期钟情于产品过硬、骄傲于货真价实的酒业,发现洋对手更在意品牌、更渲染文化、更注重时尚、更讲究营销、更追求高附加值。酒业明白了:谁占据了微笑曲线的两端(设计、营销),谁就能笑得最好笑到最后。于是,酒业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开始把新品的研发、技术的升级、品牌的再造、文化的发掘、营销的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形成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格局,白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几十家酒企入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酒业经营理念、营销思路的变化带动了市场的开拓,推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动了产业的升级。
入世十年,中国酒业的路子变广了。入世让酒业开了窍:产业只有与资本结合才能做强做大,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一起抓才能使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酒业开始“以整合并购作为企业发展的加法、以产融结合作为企业发展的乘法”,上演了一出出资本整合、资本运作的好戏。
啤酒行业从800多家独立法人企业演变为青岛、雪花、燕京、百威英博的四大寡头,洋河双沟强强联合,红星龙徽组建首酒集团;青啤、中粮等走出国门,到海外建厂或收购酒庄。特别值得自豪的是,有约40家酒企在境内外上市,酒类特别是白酒板块在A股市场上风光无限,其中,泸州老窖、茅台、汾酒、张裕、洋河,还荣获2011年最佳董事会称号。
入世十年,中国酒业的变化之大令人刮目相看;但这种变化还是学习型的而非创新领先型的、是量变型的而非整体质变型的。目前酒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要切实完成酒业的整体性质变,就要使酒企实现脱胎换骨的改造成为真正合格的市场主体,就要使酒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距离这些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