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15”消费者权益日的到来,各省市地区加大了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监管整治,加上近日来顶级葡萄酒品牌“拉菲”在我国境内全面打假,一时之间,我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混乱现象被完全暴露在消费者面前。但是,消费者在痛恨谴责不法商贩的同时,是否也明白,葡萄酒的消费再也不能“崇洋媚外”了呢?
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若非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盲目追捧,不法商贩怎么可能铤而走险的制假、贩假呢?日前,许多地区爆出进口葡萄酒存在的普遍问题——无中文标签,许多违法者告诉相关人员,很多消费者来购买葡萄酒的时候都不喜欢要带中文标签的葡萄酒,不贴中文标签,这些酒不仅销量好,而且价格高。听到这些说法,笔者不得不感到无奈,看来“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思想依然存在于我国部分消费者的心中,这些不要中文标签的葡萄酒消费者,他们不需要借助中文标签来弄清楚葡萄酒的年份、产地等信息,他们只是需要上面的外文来给自己挣面子而已。
葡萄酒在我国流行起来虽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我们却不能完全把它当做“舶来品”来对待,因为我国的葡萄酒文化也很悠久,并且我国也不乏像张裕、长城那样的优秀葡萄酒企业,“崇洋媚外”的消费观点,只能使我国的葡萄酒市场更为混乱,使造假者更为猖狂。同时笔者也希望,我国葡萄酒企业能够加大自身的品牌建设,提高葡萄酒产品质量,取得消费者信任,加大葡萄酒文化知识的普及,使葡萄酒消费者能够正确地选择辨别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