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证券化,这个命题其实有点小“伪”。其一是相对于目前全年近4000亿元的总产值来说,大约10个亿的“证券化”产品微乎其微。其二是虽然实现了凭证式可交易,但不少业内人士还是将其视为特别形式的“团购”及产权或期权网络交易。
不过,白酒证券化的确是一个新兴起的潮流。观察一个潮流的来势和去势,在波涛汹涌或静水流深之中,明了凶险或机遇之所在,有助于在顺势而为、逆流而上或隔岸观“水”之间作出行为选择。
目前,白酒证券化做得比较程式化的是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和贵州白酒交易所,而开始上规模的则只有前者。在白酒证券化程式上,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极力参照股票IPO发行和交易模式,设置了发行审核、路演、申购、挂牌和及时交易等如出一辙的程式。
既然白酒证券化希望像股票尤其是国内A股一样来运行,那就正好用A股的发行、交易和投资状态来剖析白酒证券化。
A股最初的设立目的就是帮企业融资,然后才是让投资者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成果。
在这个第一原则之下,投资者的利益至今得不到有效保护,以至于新中国股市运行了22年,改革的呼声却愈演愈烈。
因此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白酒证券化最大的受益者自然就是发行方,也就是酒企。首先是酒企实现了瞬间融资。
据称西凤的国典凤香实现了7分钟进账6亿元。酒企还能从证券化中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价值,获得高端客户“数据库”等。
白酒证券化第二大受益者是谁?是证券化平台,即交易中心。它可以收取的费用包括发行服务费、买卖双方均须支付的交易手续费、仓储费、保险费等。另外,A股市场上,客户交易账户余额是计活期利息的,但白酒证券化交易市场上,账户余额不计付利息。利息谁拿?应不出交易中心和资金托管银行之手。实际上,稳赚不赔的便是交易中心和银行。
另外,承销商作为重要参与者,收取承销相关费用,自然也是获利的。不过由于有包销比例,承销商还要承担一定风险。
风险系数最高的当然是投资者,这跟A股市场一样。其风险首先在于交易价差。其次由于交易不活跃,还有退出风险。再次就是平台规范风险了,“文交所”的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笔者曾撰文《把酒卖给谁》,白酒证券化实质上也是一个把酒卖给谁的问题。本质上是消费品尤其是快速消费品的白酒,如果最终不卖给真正的消费者,再被金融和证券化注入泡沫并放大泡沫,那么投资普洱、红木家具等另类理财产品中曾发生过的悲剧,或许也难以在白酒证券化的浪潮中避免。
证券化是一个好东西,它可以帮助发行方解决融资问题和债务问题,也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但也正是美国次贷危机最终引爆了本轮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别忘了“次贷危机”的全称和本质,正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危机”。
鉴于白酒证券化在体量上实际还相当小,因此将它与美国次贷危机相提并论未免“上纳上限”,但是,在平台方、发行方和相关利益方乐此不疲、一片溢美之声的白酒证券化潮流中,要掏出真金白银的投资者尤需谨慎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这首小令妙极了。只不知,在白酒证券化的风雨疏骤中,酒残几何,肥了谁,又瘦了谁。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