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来自酒类行业特别是白酒行业的代表委员们,对企业发展和市场前景表现出充分的乐观情绪,很多代表委员畅谈扩大产能规模、提升产品结构。
时隔一年,在今年的两会采访中,“节点”、“调整”、“过冬”这样的字眼频频吐露于酒业代表委员口中。一股新生力量正在酒业内部凝聚起来,本报两会特派记者所闻所见的是,酒业代表委员没有因市场压力而保守彷徨,也并未将酒业近期以来遭遇的种种风波简单归于外部误解,而是深刻审视自身,积极思考酒业创新调整的方向和方法(详见本报A8~A18相关报道)。
酒业当下所处的节点阶段,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从片面追求“更高、更快”,向注重发展质量、强健企业“体魄”,实现“更强”目标的持续发展转变。
首先是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产品力更强。这里所说的产品力,已不再是过去那种仅靠奢华包装、概念炒作来支撑的脆弱“泡沫”,更不是通过设定“天价”来表现产品高端属性的“逆反行为”。而是通过准确把握消费趋势,充分迎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使酒类产品更加贴近市场,重新回归大众主流。如全国人大代表、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锁炳勋所言,“找准定位比占据高位更重要”。通过层次合理的“基石”保障,酒业产品力才能具备不断提升的落脚点和着力点。
其次是文化力更强。特别是针对此前一段时间酒类行业屡次遭遇的形象危机,酒类企业此前的文化“误导”问题被广为诟病。此次两会期间,很多酒业代表委员均着重提到了酒业文化创新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沱牌舍得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树平表示,白酒文化要做强,必须寻求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融入现代理念,符合时代审美标准。
另外,通过理性回归和提升服务,酒类行业的营销能力将大大强化。以高端政务消费为例,固然对高端白酒放量增长起到了明显带动作用,但也在无形中禁锢了酒类行业的营销视野,长此以往,这种功利化手段削弱了酒业营销对市场消费的整体作用力。“库存压力”的集中爆发便是一个沉痛教训。对于营销创新,酒业代表委员提出了多方面的合理建议,如通过名酒零售终端连锁的强化建设,如通过对新兴电商渠道的合理运用等,使酒类品牌、酒类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产生更加有效的互动接触,借此刺激酒类产品的销售活力,缓解厂商经营压力。从长远来看,营销提升之后所带来的是酒业内部之间的高水平竞争和形象提升,有益于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将节点作为新起点,展现出酒行业应对压力、敢于自我超越的积极一面。如此看来,今年全国两会所传递出的酒业声音,正是自信、自强的行业强音。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