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文章 民以食为天。在任何时候,食物的充裕与安全,都是社会稳定的必要前提。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必然会超过对食品数量的需求,成为首要的问题。
然而,尽管有所努力,但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隐患仍不少,形势依然严峻。
长期以来,消费者深受食品安全问题的困扰。地沟油、有毒奶、皮革胶囊、速成鸡、塑化剂白酒等等事件层出不穷,甚至会导致“草木皆兵”。人们对食品失去了起码的信任感,战战兢兢又无可奈何。
是我们缺乏食品安全的法规吗?不是。是缺少食品安全的监督部门吗?也不是。是缺乏明确的质量标准吗?更不是。这就的确值得思考,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近几年,被曝光出现安全问题的食品种类不少,但大多遵循一个模式。一是媒体报道,二是企业辩解,三是管理部门介入调查,四是对质量标准争论,最后,很多事情不了了之,新的问题再次出现,新热点掩盖了老热点。人们只感受到问题越来越多,却体会不到问题正在解决。
这至少说明几个缺陷:监管者后知后觉,少有主动发现问题。地方或行业保护主义严重,为了利益可以无视食品安全,甚至颠倒黑白,也就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屁股指挥脑袋”。
虽然食品安全已经入刑,但很难看到有关责任人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特别是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总是虎头蛇尾,不仅让公众寒心,也让不法者更加放肆。
再有就是对一些顽疾,如地沟油之类,缺乏有效的治理办法,严一阵松一阵,反复发作,不能杜绝。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李克强提出了许多办法,如继续深化专项整治,坚决取缔“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如斩断非法利益链,让“潜规则”失效,让不良生产经营者付出高昂代价,对食品安全领域犯罪、腐败、渎职等坚决依法依规惩处。如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法规制度,力量配置、资金投入向基层倾斜。如对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要及时客观准确发布信息。
这些办法都是有针对性的,总结起来,就是:果断有效、使用重典、完善规则、加强监督。
食品安全问题,是应该到了引起各方面,特别是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时候了。只有重视起来,才能把国务院的精神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处置食品安全事件,才能让行业标准的制定透明起来,不让规则为企业或行业协会所操纵。
食品安全是最起码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的安全,是其他领域公共安全的基础。如果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不了,长期发展,就会动摇社会的根基。实际上,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已经没有瞻前顾后的余地了,必须雷厉风行,不仅要给人们一个安全的现在,也要给人们一个安全的未来。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