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双反下国内企业机会仍在练“内功”
来源: 《华夏酒报》  2013-07-18 10:41 作者:梅新育
  7月1日,国内葡萄酒业主张多时的对进口葡萄酒“双反”调查终于启动。那么,此举对国内葡萄酒市场和产业影响如何?从短期来看,对国内厂商是有利的,但其长期影响不会很大,国内厂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依靠全方位增强竞争力来开辟出路。

     不错,中国葡萄酒进口已经连续多年保持高的增长速度。而且,进口葡萄酒很可能确实存在补贴和倾销现象,尤其是欧盟葡萄酒,因为无论是欧盟还是其前身欧共体,一向以对农产品的巨额补贴而著称。

  当初中国入世时,欧盟一头奶牛每天享受的补贴额竟然超过当时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民一天的生活费,欧盟虚弱的公共财政最大的支出项目不是投资和发展,而是对农业的补贴。

     然而,进口葡萄酒能够迅速占领较多的市场份额,归根结底要靠千百万消费者的接受,并不完全是依靠倾销手段。特别是欧盟葡萄酒庄向中国销售商供货的价格虽然可能因倾销而较低,但就总体而言,进口洋酒在中国国内市场上价格仍然较高。

     笔者2011年底去泰国时,特意在曼谷繁华大街上的商场和超市中抄录了100多项消费品价格,回京后与类似销售场所同一商品价格对比,发现北京进口洋酒价格明显高于曼谷。

     在这种情况下,进口葡萄酒消费仍然能够实现较高增长,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市场声望。毕竟,欧盟特别是法国葡萄酒在国际葡萄酒业中拥有数百年造就的崇高地位和声誉,拥有一批世界上最昂贵的葡萄酒品牌。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消费者普遍存在以追逐发达国家品牌、产品为时尚的心态,为此常常不惜付出大大高于原产国的价格,而且由于缺乏葡萄酒消费的历史积淀,因此,消费者追逐法国产葡萄酒常常会达到盲目的地步。欧盟葡萄酒商的倾销只能提高中国国内销售商的利润空间,但如果最终消费者不接受,欧盟葡萄酒商给中国销售商开出的预期收益只能是“镜花水月”而吸引不了人。

     此外,其他一些因素还在继续增强进口葡萄酒的竞争力。

     其一,我国不少机构正在努力减少酒类流通层次,特别是进口酒类流通层次,最终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因此而可望降低,进口洋酒因此而降价的幅度可望高于国产酒。

     其二,国外酒商还在采取多种方式拉拢中国代理商,巩固合作关系,撬开中国市场。如吸收中国本土合作伙伴参股等等,笔者就亲身遇到过一家澳大利亚葡萄酒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路,吸收其中国市场总代理投资参股5%~10%。一些国内企业和名人也在海外投资葡萄酒庄,产品面向国内市场销售,张茵、赵薇、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姚明等都加入到了这个行列。

     而欧洲,特别是法国葡萄酒业这样的“江湖地位”,中国市场进口葡萄酒消费者如此心态,也大大提高了经营进口葡萄酒、投资法国葡萄酒庄内销成功的概率和预期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葡萄酒商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双反之上。国内企业要想取得更大市场,主要还在练“内功”。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