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下半年至今,中国白酒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客观讲,这是对过去十年辉煌或疯狂、野蛮、畸形发展的一次调整,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调整促使行业更理智、更理性、更适合市场经济规律、更接地气、更贴近消费者。
从今年上半年行业统计数据来看,全国白酒产量612.65万千升,同比增长7.02%,比去年同期下降2.19个百分点,增长速度继续减缓,而实现利润、税金继续下降,亏损面增大。豫酒大部分企业销量持平,但盈利水平均出现下降。
未来五年,白酒行业应树立新常态下的中国白酒发展观,主要体现在:
增长观。即适度的增长速度。中国白酒产量基数很大,高增长率已不是很现实,年增长速度在5%上下为宜。利润增幅会同比收窄,应树立适度的增长观。
消费观。新常态下的饮酒之道或消费观念应是:每天喝一点,少喝一点,喝好一点。如果中国白酒在度数、口感、饮用方式上适应中国女性需求,消费量也是可观的增长需求。
文化品质观。品质(个性)为基础,文化驱动消费。品质是基础,倡导个性化。大力倡导中国酒道文化,拉动80后、90后、女性等潜在消费者,创造时机以中国酒文化为旗帜,推动中国白酒走出去。
产品观。产品结构从哑铃形再一次回到金字塔形。茅台、五粮液消费需求存在,但大量的需求是在中低档产品,意即回归大众消费。
调整观。白酒面临四个回归、三个转化,四个回归:回归文化、回归本质(品质或个性)、回归价值(性价比)、回归服务(树立消费者至上理念);三个转化:公务商务权贵消费(面子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变,公款消费向自费消费转变,功利性消费向情感型消费转变——酒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应是生命中的绿叶和点缀。
白酒行业总量是增还是减?我认为将是适度的增长,要向由重量到重质转变。中国白酒未来五年的消费主力在县乡镇市场,中国想喝酒的人、有消费能力的人大有人在,需要调整消费惯性,引导消费者用自己的钱去消费,提升生活品位。
追求性价比是消费者最理性的选择,从近几年的调整来看,市场需求决定价格,无需求自然价格也上不去,高端酒有微降、低端酒有微升的可能性。
调整期也意味着行业洗牌或行业重组,白酒是高度市场化的快消品,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地方品牌面临全国一、二线品牌竞争压力很大。随着大品牌全国化、多系列、多品牌战略,全国总的品牌会减少,大品牌下的小品牌会增多,地方品牌生存空间仍很艰难,地方品牌还会逐渐减少。
改革开放以后,豫酒发展迅速,得中原者得天下,全国众多品牌都把河南作为省外第一市场。豫酒不缺文化,不缺品牌,缺什么呢?缺个性,缺忠诚度、美誉度。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豫酒如何做呢?一要提升品质,倡导个性化产品,在品质、个性化上下功夫,实实在在做好酒,做好喝的酒,在品质、品味、品格的基础上提升品牌。二要研究消费者需求,适应消费新趋势,产品要接人气,接地气。开展消费者培育,引导白酒健康消费,培育豫酒忠诚消费者。三要商业模式创新。下沉渠道,扁平渠道,做好县乡镇市场。四要做好豫酒团队建设,尤其是决策力、执行力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