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佳酿之祖,世传杜康
来源:  2015-12-21 07:46 作者:
  五月的一天早晨,河南洛阳汝阳县蔡店乡的杜康村,正被麦地里的麦子透出的浓郁幽香所浸染。

  太阳初升,从云层里探出头来,它把金色的光均匀地洒在香醇园的树叶上。

  香醇园是建在杜康造酒遗址上的园中之园,园内有杜康祠,过杜康祠南侧的“垂花门”,就是著名的杜康墓冢,冢前刻有康熙二十八年的“酒祖杜康之墓”石碑,它立于赑屃背上。

     归葬于此的杜康,并非因墓冢远离喧嚣就落得个身后寂寞。作为中国所有酿酒人的共同鼻祖,杜康赢得了生前所不能想象的尊重。

  不能不指出的是,从上古时代沿袭至今,中国人对杜康的尊重,不仅是一杯酒的技术学习,更多的是对一种文明的维系传承。

     追思杜康,怀远文明。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都会选择这样一个象征性的时刻,在“酒祖杜康·名仕封坛大典”上邀请重要的来宾,举行祭拜酒祖杜康的仪式。祭拜仪式包括主持净身、灌洗、迎酒祖、敬香、参拜天地祖先、灌地、颂祭文、叩拜酒祖等一系列传统仪式,身着华丽汉服,众人庄严而肃穆。

     尽管程序繁琐而复杂,但无人会质疑它的意义。在这样一个节点上,用如此尊重的方式和庄重的典礼,无疑是中国酒祖的一个极大荣耀的时刻。同时,它的出现,也使得杜康酒和酒的祖先杜康,重新建立某种精神的联系,使之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和精神依托。

     拜祭杜康,是杜康控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文明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历史的尊重。但也不仅仅表达历史,文明之光总是直射未来,这同样是杜康控股面向未来的一种决心,是面向未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寻根杜康

     杜康酿酒何处寻?

     在汝阳的杜康酒生产基地,一车间八班的班长崔和昌已是头发花白的中年人,他是一名老杜康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召集八班员工开班前会,强调安全,安排工作,而后就是召集八班拉粮、开窖、拌料、上甑、接酒、蒸粮、出甑……这样的工作周而复始,但崔和昌不觉得厌烦。

     从八班的生产基地走出来,走上酒祖大道,再沿着酒祖大道向西走上大约200米,那里就是杜康的造酒遗址。这里是白酒酿酒人的朝圣地,拥有最丰沛的中国酒文化雨水。

     有文献见证。这部关于杜康造酒遗址确切位置记载的文献,由杜康控股有限公司文化资源部经理陈武戟寻访考证而出,并公布于世。

     从东汉时期开始,中国大地上开始出现杜康庙,出现之后,庙宇经历几度摧毁,在当地民众和各地酒坊、酒师们的修缮下又几经重建。

  不过,杜康庙到底建立在哪儿?这是一个看似无法考证的问题。

     陈武戟是幸运的。2011年左右,一位朋友告诉陈武戟说,他曾在北京图书馆里看到了关于杜康造酒遗址的记录。得到消息兴奋不已的陈武戟立马赶到北京,在北京图书馆珍藏的《大元大一统志·卷三百八十三》看到了这样的记载:“杜康庙,伊阙旧县东南三十里处。”

     这部元朝政府官修的地理总志,凡一千三百卷,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舆地书(即地理书)。其记载的材料的真实性毋容置疑。

     此后,陈武戟又查阅了《中国历史地图册·隋唐五代地图》发现,在河南诸郡县中,伊阙县东南三十里处正是今天的杜康造酒遗址。而所谓的伊阙县,就是现在河南省伊川县城西南处,宋朝时属河南府,熙宁五年(1072年)废伊阙县为镇,并入了伊阳县(今汝阳)。

     这一大问题的解决,掀起了陈武戟写作编撰《酒祖杜康》的热情。

     这部书全面还原了杜康这个人,他系黄帝时代人,初始为黄帝属下的牧羊工。

  不过,他从“空桑秽饭,酝以稷麦,以成醇醪”中得到启发,反复研试,遂得酿酒之秘,造出了开天辟地的第一杯秫酒,被黄帝提拔为宫中的膳食官,即“宰人”。

     杜康成为酒祖或酒神被立庙享祀,那是他身后的事情了。据明朝的冯时化在《酒史》中载:“杜康作酒,酉日死”,死后,人们开始尊杜康为酒神、酒祖。

     据说,杜康酒问世后,历代帝王视其为珍品。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得尝杜康酒,感其佳,逐定为宫中御酒,并封杜康为酒仙,赐杜康村为“杜康仙庄”。杜康酒从此名扬天下。

     人以酒传,酒以人传。作为酒的鼻祖,杜康的声名被不断放大后,他开始走进了史册、传说、民谣和歌曲等文化体系中,他甚至走进了商业体系,自古酒坊和酒肆都摆奉“佳酿之组”杜康的牌位,香火不绝。

     杜康酿酒是华夏文明盛放的一姝奇花,而杜康村则永久地成为支撑这朵花绽开的根系所在。

薪火相传

     自古以来,战火交接之间总让文明失色,但无论环境如何,杜康作为一种文明形态从未被掩盖住文化的锋芒,反而薪火相传,世代相传。

     这种“薪火相传”体现在史话、奇闻、诗文和书画里。

     从史话来看杜康,千年以来,关于杜康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在汝阳地区乃至河南各地都流传不衰。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且在不断演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杜康史话。

     如今,杜康的这些史话,已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首先,带有杜康文化色彩的地名俯拾即是:距杜康村西二里的妙黍村,据传是杜康时代酿酒高粱的产地,至今还有种植高粱的习惯;距杜康村北不足一公里的曲营村,是专门存制酒曲的村庄;距杜康村南5里之遥的蔡店老集,在唐贞观年间,有酒肆、酒馆三十多家,规模较大的属蔡姓酒庄,因此便有“蔡店”之称,一直沿袭至今;距杜康村五里之遥的铁炉村,据传是专制和酿酒木甑配套蒸锅的地方;杜康村东的陶营村,是专制盛酒陶器的地方,现在仍以陶器闻名……

     杜康酒在演变中,形成了有趣的奇闻。这些怪谈般的奇闻结合当地的地域风光、人文景观、民情风俗劳动追求,至今仍然流传得非常广泛。其中,最著名的两个故事是“杜康造酒醉刘伶”和“金童玉女遭贬记”。

     据闻,现在,一些专业作家和部分业余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作者都在杜康村采风,市面上已经先后创作出版了《杜康造酒的传说》、《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汝阳卷》、《杜康赋》、《杜康民间传说故事》、《酒乡新姿》等十余部图书和画册,收集整理的民谣民谚400多首。

     诗歌里的杜康,是杜康文化在文化长河流淌得最宽广的一条溪流。其中,最著名的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吟唱的“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之句,是千古绝唱。或以借代,唐代诗人皮日休《酒床》诗中则是说“滴滴连有声,空疑杜康语”。或以明志,北宋文学家苏轼是豪饮的君子,他在《和陶止酒并引》中说:“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是说自己不再饮酒的意思。

     在诗歌中,杜康不仅浸润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礼仪、典章、制度,就连村名、物名、婚丧嫁娶、奠祭、宴饮、佛道、书画、民谚民谣等民俗活动,也不回避。它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物质媒介无法比拟的文化力量,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变得更加丰富。

     走到当代,杜康酒开始进入文艺书画界。

  据《华夏酒报》记者统计,前后共有60多位著名作家、艺术家到杜康酒厂参观,有上千名书画家为杜康酒厂题字、 赋诗、作画。这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书画大师李苦禅题诗,“醉虎眠龙琼浆液,饮到刘伶是酒神。芳逐康河千载誉,名返仙庄一杜魂。昔日魏武解忧酿,今朝百姓庆丰醇。八仙复闻争品咽,过海犹香九霄云。”尤其赞扬杜康酒的“解忧”之长。

血脉相连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

     陈武戟认为,杜康酒作为一种文化,从开始就遍及了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从王侯将相到凡夫俗子,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踌躇满志的情绪到失意落魄的面庞,从鬓发虚白的长者到不谙世事的孩童,从圣贤到僧俗都与它有过不解之缘。他们饮酒的缘由,或克敌制胜,或吟诗作文,或庆贺喜庆,或祭祀悼亡,或饯别请客,或排愁解绪,或祈福禳灾,或烹调治病,总之无处不见其踪影。

     从这个角度来看,杜康文化作为民族血脉的重要一支,其实早就了走遍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全身。

     值得高兴的是,杜康酒现在已经问世。从1972年日本田中角荣首相提出希望能喝到杜康美酒之后,到后来在周恩来总理“复兴杜康,为国争光”的号召下,杜康酒重新问世,再到2008年之后,随着企业改制,伊川、汝阳两家杜康酒厂更是在洛阳握手言和,合并成新的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统一杜康的文化宣传口径。

     杜康新的历史正在被现在的杜康人书写,他们相信,无论历史中的杜康,还是发展到现在的杜康,他们都是酿酒始祖“杜康”栽种下结出的累累硕果,从本质上追究来看,两者具有血脉相连的关系。

  “杜康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洛阳杜康控股销售公司总经理苗国军说,我们拥有高贵的血脉,拥有令无数做酒的人艳羡的历史,但我们却落后了,还不止落后一点点。作为新时代的杜康人,我们不能只表述我们有多么辉煌的历史,而是要知耻而后勇,在这个白酒行业的变革时代,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杜康新的历史高度。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