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国酒”商标风波之中的茅台加快了其保健酒的上市速度。8月19日,茅台集团在北京高调宣布,集团保健酒业公司力推的核心产品白金酱酒正式上市,总投资6亿元的保健酒基地也将于近期开建。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告诉笔者,白酒巨头纷纷介入保健酒领域是看中了这个市场的巨大商机。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保健酒行业只有8亿元的规模,到2008年已经突破了100亿元大关,而2012年的市场规模将达250亿元。近年来该市场一直保持着30%的年增速。
茅台集团保健酒业公司董事长张城告诉笔者,目前,茅台白金酒的销售规模已达到5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白金酒系列销售额将达到15亿元,“十三五”末将达到30亿元。
今年4月10日,山西汾酒(600809)宣布投资24亿元扩建保健酒项目。五粮液(000858)集团也在2010年斥资2亿元扩建了旗下保健酒产品黄金酒的产能。而茅台更是与五粮液针锋相对地推出了白金酒,两大白酒巨头在原本平静的保健酒礼品市场掀起了一阵波澜。
周思然指出,保健酒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尴尬局面,它是普通白酒的延伸,有白酒的味道,却并非白酒,它是药酒的分支,带有药的味道,却并非用于治病。正是保健酒这种两难的地位,使得保健酒市场较难以定位。为了区分酒类市场,保健酒选择了定位礼品市场。
除了白酒巨头染指保健酒之外,制药企业也纷纷试水,天士力(600535)集团、修正药业、青岛国风药业、广州医药集团旗下白云山和记黄埔也着手打造品牌保健酒。更有甚者,连做房地产的展生集团也淘金保健酒市场。
“保健酒市场与白酒5000亿元左右的市场来说,整体规模仍然偏小。” 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峰告诉笔者,该行业的标准缺乏成为影响保健酒行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徐华峰介绍,当前市场上的保健酒琳琅满目,稍加入一些药材就成了保健酒,甚至有的产品连正式的批号都没有就上了柜台,而在标准管理上,国家参照的是白酒的标准,保健酒没有自己的标准。
据了解,我国尚无关于保健酒确切和统一的定义,更没有制定相关规范政策和行业标准,保健酒目前属于《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管理范畴。但按照《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没有“国食健字”,俗称“蓝帽子”所标识的保健酒都属于未通过认证的产品。目前保健酒批准的保健功能主要是缓解疲劳或免疫调节。
笔者调查发现,市场上的大部分保健酒并没有“蓝帽子”标识。市场上充斥着打着保健、滋补、壮阳、强身等概念的保健酒。不少企业为了扩大销路,在宣传上夸大其词,不断强调产品的药用效果。
“全国有3000多家做保健酒的企业,真正拿到‘蓝帽子’保健食品标识的还不到20%。80%的企业在打擦边球,没有经过试验研究,添加一些药材就宣称是保健酒。”业内人士向笔者透露。
徐华峰介绍,近年来,虽然不少主流品牌的保健酒开始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科技强化酿造工艺,采用中药材先进的萃取工艺,确保保健酒的品质与功效;但仍有不少小作坊式企业还在主推“祖传秘方”的浸泡酒,生产工艺停滞在陶缸浸泡、低温渗漉的状态,尤其是中药的传统配置方法,存在着杂质多、纯度低、吸收慢的问题,质量难以保证。
茅台集团保健酒业公司董事长张城告诉笔者,茅台为了保证白金酒的质量,采用了白金酒全国连锁专卖店——白金酒礼行的销售模式,通过厂方直销方式直达专卖店。
徐华峰认为,茅台等有实力的企业介入保健酒领域,有利于规范和促进保健酒行业的发展,但保健酒标准的缺乏也会制约其长期发展。他呼吁,尽快出台保健酒相应标准,规范快速发展的保健酒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