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作为中国的“国粹”,黄酒行业的发展远远慢于白酒、葡萄酒,甚至是啤酒等其它酒业品类。单从行业销售收入上来看,2011年,全国黄酒行业总计销售收入118亿元,在中国的四大酒种中排行最后,仅分别占白酒、葡萄酒和啤酒的3.15%、7.42%、30.67%。整个行业的利润更是让人寒心。
据前瞻数据中心监测,2012年1月~7月,黄酒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72.2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7.20%,利润总额为6.83亿元,这组数据也就跟一家全国二线白酒企业相当。
另一方面,黄酒行业的产业布局和市场布局,区域化十分明显。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目前,国内黄酒企业主要分布于浙、苏、沪、闽、皖等地,其中主流黄酒企业则主要集中于江浙沪一带。从产量分布来看,浙江省的黄酒产量占全国黄酒总产量的60%左右。从消费量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黄酒消费量能够占据整个行业的70%以上。
“低档化”、“区域化”是制约黄酒行业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黄酒行业若要提升在国内主要酒水品类中的行业地位和话语权,高端化和全国化是黄酒产业未来必然要走的路。
高端化之路
中国酒精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11 年度全国黄酒销售量为310万千升,与白酒相比,黄酒行业销售量仅占白酒的30.2%,而行业销售收入更是仅占白酒行业的3.15%;与葡萄酒行业相比,黄酒行业销售量是葡萄酒行业的2.68倍,行业销售额却仅占葡萄酒行业的68.88%。
从上述这两组对比数据可以看出,黄酒的价格是偏低的,整个行业的价值都被低估了。
不过可喜的是,近三年来,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等绍兴黄酒企业通过不断推动产品升级和推出中高端新品,极大地推动了黄酒产品的价值回归。
2013年1月8日,金枫酒业旗下高端黄酒品牌“石库门·海上繁华”一式6款产品正式发布,并现场公布了官方售价:328元/瓶。除此之外,石库门系列酒的价格大多在百元之下,通过文化植入和时尚元素的运用,金枫酒业推高了产品价格,高端化之路走得如此自然。
古越龙山一直致力于产品高端化,试图通过提价来实现高端化的路径。2012年5月14日,古越龙山宣布,从5月15日起已上调“女儿红”系列产品价格,提价幅度为10%~12%。这是古越龙山去年内对旗下产品二度提价。统计显示,近3年来,古越龙山提价近8次,提价幅度最高达42%左右。
除此之外,会稽山、塔牌、女儿红等在高端黄酒领域已经开始了各自的尝试和探索,并已经初步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业绩。随着新品牌的高调登场,黄酒行业的高端化运动已然兴起。
当然,提价和推出高端新产品是黄酒高端化最直接的手段,但是黄酒行业要想真正改变在消费者眼中“平民化”的形象,还需要提高产品和品牌的附加价值,学习白酒的品牌运作和葡萄酒文化普及的先进经验。
有报告显示,黄酒消费群体的年轻化是行业走向高端的动力,十年前只有50岁以上的人才会喝黄酒,但现在主力消费群体的年龄层次已经降低至35岁到55岁,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更强,为黄酒行业的高端发展打下基础。但长期以来的黄酒低价位让高端化道路并不好走。
尽管目前来看黄酒高端化发展还受到诸如小企业多、无序竞争严重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但这仍将是黄酒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国化之路
从黄酒的企业分布与消费市场看,在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等主流酒水品类中,只有黄酒消费的区域化比较明显,而且产业分布的区域集中度也非常高。
“全国化”一直是黄酒行业的梦想,并不断在实践。
去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的《食品工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强调,黄酒行业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应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开发北方市场,使黄酒逐步全国化。
2004年,古越龙山聘请著名影星陈宝国为代言人,投入6000万元在央视黄金段位做广告,开启了黄酒行业全国化的征程。之后,黄酒企业也从未停止过全国化的道路。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黄酒分会有关专家的估测数据,黄酒核心与非核心消费区域的销售收入之比从2003年的9∶1下降为2010年的7∶3。这说明黄酒在非核心消费区域正在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全国化进程在加快。
2012年,黄酒行业的全国扩张之路十分显眼,上海海派黄酒、江苏清爽型黄酒、山东即墨老酒相继崛起,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古越龙山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30万千升的全球最大黄酒产业园区;会稽山上马年产4万千升绍兴黄酒项目;安徽海神上马年产6万千升的黄酒建设项目等。
在采访中,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黄晓刚曾向《华夏酒报》记者介绍:“近几年黄酒的增长速度基本在30%以上,特别是在江浙沪一带甚至能达到40%,黄酒在北方市场的开拓也在快速增长。现在我们在北京已经有9家专卖店,在逐步培养这个市场。”
同时,黄晓刚还指出,通过各家企业的引导,现在北方人对黄酒也逐步有了了解,许多年轻人也开始尝试黄酒。
2013年,黄酒真正的全国化正在一步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