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两则新闻颇值得玩味。一是在杭州等地出现买茅台的“温馨提示”,买限价茅台酒须出示身份证并须本人到场,每人限购两瓶,每天限购24瓶。不遵循温馨提示则只能“另辟蹊径”买高价茅台酒。其二,五粮液不再羞羞答答,遮遮掩掩。1月30日,五粮液部分产品大幅提价,调价幅度达到上百元,涨价幅度罕见!
两则新闻看似无甚瓜葛,其实不然。节前,五粮液宣布涨价在先,只是由于其“涨价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身份需要”的雷人理由,受到漫天指责,随后其在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未向任何品牌营运商和超市发出提价通知”。但之后茅台斩钉截铁的20%涨价令,或许让五粮液深感,若不涨价有可能被茅台甩在后面。迎头赶上,应是五粮液的不二选择。
对五粮液的“大干快上”以及前后表述不一,的确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令人忧虑,但白酒龙头的连续大幅提价引发的业内涨价潮,却令笔者更为担忧。涨价潮,对于目前高企的CPI无疑是雪上加霜,浅则会影响到其他行业,远则会波及整个经济。作为行业龙头,在企业发展中如何高瞻远瞩,如何尽忠社会责任,这无疑是摆在茅台、五粮液们面前的重要问题。茅台20%的涨价令产生的“榜样”作用不容忽视。一次性提价幅度,在近十年的茅台历史上应该是空前的,在上市公司层面也应该是“凤毛麟角”,假若没有茅台的大幅提价,五粮液的涨价潮也许会比想象的来得更晚些。
买酒也要凭身份证?真有点孩提时代粮油布票购物那种味?一边是形同虚设的限价令,一边是往天上涨的茅台价格,从近期看,茅台市场有点失控了。渠道混乱,炒酒、囤酒盛行,在茅台镇,还意外产生了倒卖茅台的黄牛党,真是令人眼花缭乱。不可否认,在国内,茅台的涨价已陷乱局,而万里之遥的美国南加州也受到了波及。由于当地茅台酒价比国内价格低廉不少,近几周开始,多家华人超市的茅台酒一夜之间售罄脱销,抢购风延展到国外。“中国制造”在海外被抢购一空,这本是值得敲锣打鼓的事,但细细推敲,当明白这股抢购风肇始于国内的抢购,在CPI高涨,在某些阶层还享受着物价补贴的语境下,锣鼓就很难再敲起来了。
既然海外可以卖低价,何以国人喝自己的“国酒”,倒要出高价甚至天价?不知道茅台有何感想?如果“出口转内销”只是用于送人,还容易理解,如果有人蓄意转手倒卖从中牟利,又不知茅台作何感想?
不可否认,茅台、五粮液等由于资源稀缺,产品垄断性强,这些企业已经具有垄断性质,如果涨价全凭其兴之所至,显然有违商业伦理。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也并不意味着酒香就能无所顾忌。茅台在宣布涨价后,质疑声“声声入耳”,对于这些质疑,厂家显得手忙脚乱。笔者认为,监管部门不能任其“独断专行”,不能听信其“忽悠”,恰当时机不妨及时亮剑,加以纠偏。监管部门对“茅台们”应加以引导,以引领其有更高的社会目标和社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