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高端白酒“涨声”一片。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国高端白酒奢侈化的“启蒙”。但是,冷静下来人们不难发现,近20年的白酒奢侈化路线,也许误入了歧途,陷入了文化的悖论之中。
一代人可能暴富,如同一夜之间可以开发出高端酒;但一代人却培养不出贵族,如同一味急功近利培育不出奢侈品。因为英国有句老话:“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由高端白酒向奢侈品白酒的“涅磐”,是一个长期蜕变直至裂变的过程。但是,涨价只是高端白酒奢侈化的外化形式。中国的企业有共同的毛病——急功近利!几年就想创造一个奢侈名牌,完全是天方夜谭。一味采取高价化策略的高端白酒,显然急功近利了些。
“所有奢华的终极,都是文化。”这话不假。问题在于,高端酒一定是文化酒,但是文化酒不一定能成为高端酒。更重要的是,高价并不就是高端的代名词。这一问题,早已令业内诟病。单靠酒文化,不能够成就高端白酒品牌,必须在丰富文化内涵、增值文化现实消费价值的同时,给文化找到更多的市场支撑点,使文化不再空洞无力,才能形成形神一体、两者统一的市场局面。坚持走中国传统文化路线,强调民族时尚化,把高贵、文化、传统有机结合在一起,或许是中国白酒奢侈之道的不二选择。
奢侈品首先需要培养奢侈品的气质,要贵族化,而白酒品牌的贵族气质也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修炼。然而,“富”不等于“贵”。“富”是有形的,用物质衡量的。“贵”是无形的,内在的、精神的修养和气质。你可以学得“形似”,就像把身上的破衣烂衫换成西装革履,让人们以为你就是贵族,但“神是”却不是短期内能达到的——犹如叫花子穿上龙袍也不是皇帝。贵族血脉的形成,是要一代又一代贵族去积淀、丰富、升华,这样才能真正改造文化与精神“基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中国高端白酒品牌可以绘制DIY式的奢侈化路线图,模仿西方奢侈品同样的文化、工艺,但却无法在一夕间形成实在的奢侈内核,最终只能沦为“山寨版”。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已经足够奢侈。在奢侈品四大特性的考核下,中国白酒却难有作为。其实不难找到答案,保乐力加春节前大搞“健康饮酒”提示,茅台、五粮液却毫无动作——一方面希望人们认同自己的高端,一方面真的是高高在上,和顾客毫无交流。流于嘴上的空洞诉求,永远无法替代顶级服务的魅力。
国际知名奢侈品牌进入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市场后曾质疑,人们会买“中国制造”的奢侈品吗?而我们也固执地认为,只有欧洲制造的奢侈品才是最好的。白酒是优秀的民族产业瑰宝,同时也是一个被太多误解、急待重构价值体系的产业。对具有传统特色的白酒产业而言,乍一看最具有奢侈化基础,可是,却不能完美地满足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精神需求。在呼吁国人为民族品牌营造宽松环境的同时,企业也要反思,如何充实内涵,按理出牌。
在通往奢侈品的路上,中国白酒如何走?走出文化的泥沼,也许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