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产能扩张呼唤资源整合与行业分工
来源:  2015-12-21 10:40 作者: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白酒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涨价动力。以传统名酒和区域品牌的强势崛起为标志,中国白酒量价齐升,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顺应这一趋势,很多企业开始热衷于产能扩张,纷纷树立了若干年内销售额达到几亿、几十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亿的宏伟目标。但这种大规模的行业性扩张,是否有利于中国白酒的长远健康发展?或者说,产能扩张的模式究竟是不是当前白酒发展的最佳选择?


     应该客观地承认,通过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白酒企业普遍提升了基酒的生产储备能力。但鉴于白酒市场长期以来处于较原始、粗放的状态,随着行业增长速度的调整,未来市场容纳能力与当前产能的增长能否匹配?而脱离市场实际的盲目产能扩张,或将进一步加剧白酒产品的同质化。


     从长远来看,品质才是中国白酒的核心竞争力,真正推动行业向前的力量并不仅仅是产能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差异化的自我完善和资源集约利用,以此转变增长方式,提升行业综合质量水平,从根本上让消费者受益。在企业寻求产能扩张的同时,应该注重产品特色的打造以及行业资源的整合利用。


     可以看到,鲁酒军团在注重产能扩张的同时,表现出了差异化的“增长”理念。近年来,鲁酒给业内外的印象是生产大省而非强省,缺乏领军品牌,以低档产品为主,风格不明显。而随着鲁酒企业集体发力“芝麻香”,在行业内形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鲁酒贴上了鲜明的个性标签。目前,芝麻香型白酒产能仍然极其有限,鲁酒企业的产能扩张也并非仅局限于此。但毋庸置疑的是,通过“芝麻香”这一典型风格的带动,山东白酒的品牌张力大大提升,为其新增产能打开了高端市场新空间。


     由于白酒的生产工艺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地域差异对于产品质量风格的影响非常明显,如果白酒企业能在产能扩张的同时充分表现出自身风格特点,甚至将其提升至鲜明的“产区”概念,或将带来其实力的本质提升,而不仅是规模数量的简单复制。


     随着分工意识的加强,很多白酒企业在产能扩张过程中选择了异地建厂的形式,如湖南金六福、重庆诗仙太白、河南赊店、内蒙古蒙古王等国内知名白酒品牌都已入驻四川邛崃的“中国名酒工业园”,而湖北稻花香则在重庆投资建立了大型生产基地。值得肯定的是,这种新的产能扩张模式进一步挖掘利用了优秀的酿酒生态资源,对于白酒行业的综合质量水平大有裨益,但却与当地原有的产能资源形成一对新的矛盾,一方面是基地建设的热潮,一方面却是原酒企业窖池的闲置,在现有原酒产能和质量水平基本上可满足行业需求的前提下,新的原酒基地是否会导致粮食、水、电、土地等资源方面的负担随之增加,乃至带来酿酒生态资源保护的沉重压力,成为行业今后发展的隐忧?


     此外,原酒生产除了必需的生态环境外,还需要足够的技术保障,技术人员的配备能否与新增产能相匹配?特别是对于异地建厂的企业,其核心技术团队将如何对待异地生产问题?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矛盾的关键在于更具统筹意识的资源整合与行业分工。所谓整合与分工,不妨从原酒贸易模式的创新入手,如原酒供求双方通过股份渗透结成紧密合作的战略同盟,利用原酒企业现有的技术力量和生产基础,进行对口加工;或者白酒企业将用于新建基地的费用投入到原酒企业的生产改造升级,建设自己的“专用”窖池或车间;再或者收购原酒企业为己所用,相比与另起炉灶的新基地,至少可以节省大量的新窖老熟时间。


     综上,在行业产能扩张的过程中,如何将生态资源的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利用相结合,事关中国白酒生存发展大计,必须慎重考虑、理性对待。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苗倩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