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经营者商业道德培训应提上日程
来源:  2015-12-21 10:40 作者:

     “啤酒行业的利润水平低,表面上看来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原材料涨价、物流成本增加以及产品结构不合理。但我认为,其根源还是恶性竞争的普遍存在,大量吞噬了行业利润。”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均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首届)啤酒高峰论坛上如是说,虽然中国啤酒行业正处于逐步规范的良性发展过程中,但恶性竞争直至今天从未停止过。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啤酒产销国,这一点令世界各啤酒主产国羡艳不已。但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现在还仅仅是大而不强,市场还很不规范,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恶性竞争“阴魂不散”,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啤酒业的健康发展。


     温家宝总理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企业家身上要流着道德的血液”。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十几年中,“道德”并不是一个被经常提及的词汇。2010年,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时,曾对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谈起了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并引用了其中一句话: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纵观啤酒行业发生的诸多恶性竞争事件,无不显示出了构建行业道德底线之艰难。其实这不再是一个恶性竞争的简单命题,其中既包含企业和企业家的惯性思维,也涉及社会文化、政府监管等诸多内容。


     过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于宽松的外部环境是导致我国啤酒企业间一直没有停止恶性竞争的外因,而企业经营者自身的商业道德沦丧,则让恶性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还让企业遭遇到更为激烈的内外冲突。中国的啤酒企业在完成了企业成长期的快速发展后,开始逐渐遭遇发展瓶颈,“为市场份额而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很多啤酒企业的首要目标,由此导致以往在宽松环境和不健全市场中形成的种种陋习,一时间很难改正。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史有春指出,商业伦理道德的缺失,违法成本低廉以及市场监管缺乏等原因,往往使得国内恶性商战层出不穷,一些企业甚至不惜践踏法律底线和商业道德底线。


     从以往的无数个啤酒恶性竞争事件中可以发现,事件的主角都涉及骨干啤酒企业,通过粗暴的竞争方式较量后,最终发现,挑起事端一方的利益不但没有保全,反而深受其害。畸形的竞争行为受损的不仅是企业的利润,还有企业最为珍贵的市场和客户,更直接影响到全行业的声誉。啤酒行业的恶性竞争事件频发,不仅让参与其中的企业公信力滑坡,也让社会担忧我国啤酒市场正常竞争秩序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将决定我国啤酒行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


  笔者以为,解决啤酒行业恶性竞争并促进其回归于理性竞争的层面,除了需要政府市场监管者加大执法和惩戒力度,更需要为这些企业经营者自身的道德“洗脑”。


  纵观国内外成功的消费品企业,没有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是靠终端暴力争抢得来的,企业的竞争要依靠的是品牌提升和人才储备。针对中国啤酒行业频陷不正当竞争,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道德意识培训应该提上日程。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苗倩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