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啤酒业动辄低价倾销、终端买断、抹黑对手、暴力护市,恶性竞争事件频频上演。
低价倾销是啤酒厂商惯用的手段之一。啤酒厂商相互掐架,经销商利用地方势力争夺地盘,然后以低价策略打压、排挤对手。与低价策略相随的,往往是价格混乱。低价倾销,看似拉动了销量,其实,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消费愉悦却被厂商所忽略。
通过与零售终端签订排他性的专营协议,直接阻挡对手在终端的铺货。买断行为大到酒店,小到夜市大排档,涉及整个餐馆终端。啤酒厂商叫唤“伤不起”,消费者对此其实也“很不爽”。可是,有谁在意过消费者的选择权被“绑架”?
恶性竞争扰乱市场,导致“山寨名牌”横行。诚然,山寨名牌啤酒之所以存在市场,是因为这些啤酒价格相对便宜。但是,由于多来自一些小型啤酒厂或者地下作坊,质量难以保证,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权益。
在个别区域市场,至今仍然存在以行政执法名义,变相限定当地只能经营某品牌啤酒,或人为阻止外来企业的商业促销活动。这种地方保护主义,既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不利于产品的优胜劣汰,同时剥夺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至于啤酒业的暴力护市,不单是无视消费者,而且践踏了法律的尊严。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一些啤酒厂商眼里只有利润,只有竞争对手,唯独没有消费者。啤酒企业之间的竞争完全没有去考虑自己所生产的产品的最终归属,没有考虑消费者的利益诉求。行业自律和企业道德没有被企业所重视,而是被竞争背后的利益所左右,行业自律和企业道德的缺失,损失最大的是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信任。
任何产业要健康发展,都不能忽视消费者的利益诉求,只有建立起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信任关系,才能促使产业的健康发展,才能形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