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市公司中报披露正式收官,备受关注的白酒生产企业继续扮演“贵族”角色,一个个赚得钵满盆溢。其中,贵州茅台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9.07亿元,同比增长58.31%,并以每股收益5.2元,再度登上半年度A股盈利王的宝座。
在整个经济处于平稳发展状态,特别是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一定幅度下滑的情况下,白酒企业却销售、利润、价格一路走高,这并非好现象。
众所周知,白酒作为烈性酒,在发达国家早就开始被限制生产和销售,很多场合,甚至已经禁止饮用烈性酒。但是,在我国,白酒业却像一个“新兴产业”、“朝阳产业”,不仅很多地方把它当作主业来支持和发展,而且,白酒价格屡创新高,纪录不断被打破。生产企业更是“顺应”这种趋势,不断推出新的“高档白酒”。
白酒的利润到底有多高,白酒生产和销售的“利益链”到底有多长,白酒价格到底会涨到什么水平,“高档白酒”的品种到底会丰富到什么程度,已经越来越像一个“谜”,没有人说得清楚,也没有人想去说清楚。
为什么各地都如此重视白酒业的发展,重视对白酒生产企业的扶持和帮助,甚至不惜动用行政手段,帮助白酒企业推销产品、占领市场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白酒的投入产出效益,比一般产业要高得多,特别是高档白酒,利润之高、提供的税收之多,其他产业很难与之相比。
由此带来另一个重要的问题:白酒的高额利润到底来自何处?越是高档的白酒,销售形势就越好,在市场就越紧俏,以至于市场上这些白酒的假货数量已经远超真货,而一只高档白酒空瓶的“黑市价格”甚至超过中低档白酒。
供不应求的原因,显然并非市场因素。一个曾经引起过激烈争论的话题是,腐败到底是不是推高白酒价格的重要原因。从实际情况看,公款消费及其与公权行为相关的活动,确实助推了高档白酒的价格上涨。
当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涌进市场并分得一杯羹时,彼此之间也就展开了争夺战。一些企业,为了“开发”所谓的高档酒,甚至不惜造假。以年份定价的调价白酒为例,市场上出现了那么多30年、40年,甚至50年、60年的高价白酒,相关生产企业难道都具备这样的生产能力,都没有制假造假吗?
由此看来,有必要对白酒的高额利润进行限制,对一些高档白酒如茅台、五粮液类,应确定最高限价。同时,进一步规范公款消费行为,严格控制用公款消费高档白酒,您说呢?
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