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葡萄酒 > 正文
2010年,王朝比拼品牌文化
来源:  2015-12-21 06:33 作者: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王朝在中国葡萄酒行业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著名的法国人头马合作,中国第一个制造业中外合营,第一瓶玫瑰香半干白,12枚国际、国家金奖,布鲁塞尔国际评酒会授予国际最高质量奖,中国葡萄酒行业三大巨头之一……

  2010年,新世纪已经过去了10年,新的10年已经开始,正值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中国葡萄酒飞速增长之际,王朝进入了自己的而立之年。

  正如我们所见,在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大葡萄酒消费国的时候,包括王朝在内的所有中国葡萄酒企业都早已在谋划着更好的未来。我们只需看看那些不断增长的葡萄基地,不断扩大的生产能力,品牌地位的不断提升即可。

  当然,这不是王朝一家的奋进,几乎所有的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都在极力扩张。这样的热情甚至带动了从南到北一批地方政府发展葡萄产业的激情。

  总体来说,中国葡萄酒企业的市场争夺,是一场皆大欢喜的争夺。葡萄酒消费市场的快速扩大,让多数葡萄酒企业都从中受益。同时,几乎所有的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也都认识到,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内中产阶层的不断扩大,对葡萄酒认知的加深,需求的增长,中高端的葡萄酒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然而,市场的火爆,也让极力打造高端形象的中国葡萄酒企业面临“成长的烦恼”,是做工厂化生产的工业葡萄酒,还是酿造高等级的葡萄酒?

  对于当下备受众企业推崇的酒庄酒,巨大的销售量与企业想要塑造的高端不能吻合。特别是当一些顶级国外酒庄酒,由于其成为身份与财富代名词而引发疯狂追逐的时候,尽管中国酒庄酒凭借其高于本土中低端产品的价格为企业创造了巨额利润,但其售价与世界顶级酒庄酒仍然不能相提并论。

  销量与品牌之间的反差,售价之间的差距,让很多国产葡萄酒品牌每每在向上跳跃时便被自己绊住。中国葡萄酒企业不得不思索在这片广阔的市场上,究竟如何进行品牌定位,发展方向在哪里。在技术、科技、民族产品、中外结合等名词的背后,中国高端葡萄酒品牌需要增添更多中国文化乃至企业文化。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葡萄酒生产与消费连年大幅度增长,中国葡萄酒消费量成为亚洲第一,全世界葡萄酒生产商、贸易商对这一市场趋之若鹜、纷至沓来。而与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太协调的是:我们在葡萄酒的生产、销售和消费中,多沿用或引用了“洋葡萄酒文化”。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怪象原因,中国葡萄酒已经在努力向葡萄酒强国迈进,却仍然要依靠“洋葡萄酒文化”。

  除去文化后盾的问题,品牌建设是所有企业始终无法松懈的内容。对于王朝来说,在过去30年里,就已经铸就了高品质葡萄酒的地位,三大葡萄酒巨头之一也是对其品牌和市场的肯定。然而,王朝的苦恼是,其尽管在“产品品质”、“科研技术”等方面铸造了很多第一,但在“品牌认知”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另外两大巨头。

  这显然不是王朝想看到的。尽管我们不可能看到王朝为此列出的具体行动方案,但是,我们从王朝的一些行动上还是看出了一些端倪。

  2009年,王朝成立了销售公司,实现了产销分离的战略规划;成立了市场部,梳理市场结构、加强市场管理;成立了品牌拓展部,建立战略联盟,问鼎进口葡萄酒经销领域;成立了上海分公司,以王朝高端俱乐部项目、王朝直营店的模式,在渠道的延伸管理上进行尝试;建立了销售大区管理制度,使地区独立和城市联动得到了有效结合。

  回顾过去,王朝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功,但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是就整体形象而言,王朝略显低调。“低调入市,高调品质”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这不能完全满足如今的中高端葡萄酒消费群体的需求。

  此次,王朝似乎终于出手了。把品牌、品质、技术等与消费者的认知、情感等糅合在一起,这是品牌魅力的认知与再认知,是其在战略上的又一次飞跃。

  当然,这次王朝所要超越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来自国内外的新老对手们。不可否认,在过去几年里,另外两大巨头在市场推广、品牌塑造上,堪称大手笔。这些都让王朝感到了压力。可以预见,在2010年的中国高端葡萄酒市场上,葡萄酒企业之间比拼的将不仅仅是销量,而是品牌未来。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