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这一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葡萄酒企业和葡萄酒产区所认可与接受。但是,《华夏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地方和企业对这一理念给出的答案是不完整的,是不全面的。
6月26日~28日,在张裕公司120周年庆典期间,记者通过对该公司的实地采访发现,“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全产业链,它包括酿酒葡萄培育与种植、基地建设与管理、技术指导与服务、葡萄采摘与加工等方面。于是,记者来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查找历史资料,来到田间地头与果农对话,来到技术中心请教专家,来到生产现场参观工艺流程……大量鲜活的事实让记者感受到,张裕是这样“种”出好葡萄酒的——
中国酿酒葡萄九成始于张裕
核心提示:好葡萄酒离不开好葡萄,好葡萄源于好葡萄品种的培育,几代张裕人为此孜孜不倦。
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在山东烟台创建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建厂之初,当地仅能找到一点食用葡萄,没有可用于酿酒的葡萄。于是,张弼士决定从西方引进葡萄品种。不幸的是,第一批从美国引进的2000株葡萄因糖度不足,未到收获期就腐烂过半;第二批从欧洲购回的64万株只成活两三成,而且弱不禁风;之后引进的5万株嫁接葡萄虽成活率高,但又出现大面积枯萎。
几经折腾,张裕人终于悟到其中关键所在——外来葡萄树根部遭受了病虫害。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张弼士提出:既然这里的土质栽不活外来葡萄,能不能在中国本土寻找可以用做根砧的葡萄?最终,他派人去东北觅回的苦味山葡萄与外来洋葡萄成功嫁接,在张裕的葡萄园里落地生根。诞下的“混血儿”糖度高、色素好、抗寒耐病虫,成为酿造葡萄酒的佼佼者。
目前,国内栽培的90%以上的葡萄品种都是由张裕最初引入中国并选育成功的。张裕让中国告别了缺乏优质酿酒葡萄的历史,也带来了中国酿酒葡萄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张裕人还给这些引进的葡萄品种取了好听的名字:大宛香、玫瑰香、赤霞珠、雷司令、李将军、琼瑶浆,这些诗情洋溢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依然动人心旌。
葡萄的引进与栽培仅仅是成功的开始,而葡萄品种选育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选育出的优良品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酿酒品质,而且要对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很好的适应性,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独特的风格与个性。蛇龙珠,就是张裕葡萄品种培育中的一个传奇。
张裕解百纳是中国最早的干红葡萄酒品牌,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曾为张裕获得无数荣耀。上世纪30年代,时任张裕公司总经理的徐望之,召集文人雅士为这款新葡萄酒定名,最后他决定秉承创始人张弼士倡导的“中西融合”的理念,取“携海纳百川”之意,将其命名为“解百纳”干红。酿造解百纳的核心原料就是产自烟台的蛇龙珠葡萄。
葡萄酒犹如美女,色泽就是美女的面容。上等葡萄酒不能使用色素,酿酒葡萄色泽的不足,只能靠调色葡萄来勾兑。上世纪70年代,张裕葡萄园里的传统品种严重退化,当时的总农艺师冯贻标决定自行研究选育调色葡萄品种。
经历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奇迹终于出现了。经杂交培育出的“烟73”和“烟74”葡萄果粒红得发紫,皮是红的,肉是红的,叶子也是红的。这两个葡萄品种的口味、香气非常中性,颜色是普通葡萄的4到5倍,是全世界范围内自然色度最高的品种,也是张裕人自己创新研究的成果。直到现在,“烟73”和“烟74”栽培遍布大江南北,是国内葡萄酒染色的首推品种。
30万亩基地撑起“质量大厦”
核心提示:酿酒原料不足,成为当下不少葡萄酒企业的心头之患和质量隐患,而张裕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的30万亩葡萄基地,却牢牢地支撑起这座120年的“质量大厦”。
品质卓越的葡萄酒源于高品质的葡萄,高品质的葡萄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就是法国人所说的“Terrior”——风土条件,包含了葡萄生长地的纬度、海拔、坡度、日照、降雨量等自然条件。烟台恰好处于北纬37度的酿酒葡萄黄金产区,被称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因此,张裕早在多年前就以超前的意识和步伐,在烟台周边的蓬莱、福山等地建起近10万亩的“大本营”葡萄基地,之后又迅速向新疆、宁夏、陕西、辽宁、北京等优质产区扩展。到2011年,葡萄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占我国酿酒葡萄种植总面积的1/4强。这意味着张裕不仅是国内葡萄酒业拥有原料基地最多的企业,也形成了优质产区分布最广的原料战略布局。
——两种模式打造基地管理体系。张裕葡萄基地有自营型基地和合同型基地两种模式。自营型基地由张裕投资建设,合同型基地则是由张裕和种植户共同经营管理,其模式有“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种植大户”。张裕通过保证收购、以糖计价、优质优价、及时付款以及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五个原则,最大程度上保障种植户的权益。
——万家农户因种植葡萄走向富裕。记者发现,在张裕各个葡萄基地的种植户每年都能获取不菲的收益,蓬莱市大柳行镇东流院村村民姚义林就是其中之一。他之前在附近锁具厂打工,每年收入只有万余元,承包张裕基地的112亩葡萄园后,去年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姚义林说:“承包前,我并不懂葡萄种植,村里很多人曾纳闷地问我怎么敢承包上百亩葡萄。我就告诉他们,张裕公司有一整套技术规范,照着做就可以了。平时我还雇了20多个人,每年都接受公司的3次系统培训。我们所有的苗木、药品、肥料等都由张裕公司统一供应,葡萄成熟了直接送公司车间。”
记者了解到,在张裕6大葡萄基地,像姚义林这样的种植户有1万多家,很多种植户把葡萄株形象地称为“摇钱树”、把葡萄园称为“幸福园”。张裕公司总工程师李记明介绍:“做葡萄酒是七分原料,三分工艺。为加强管理,张裕开发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葡萄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每个种植户、每块葡萄园建立了信息档案,对葡萄基地的过程管理进行跟踪,对收购的葡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每个种植户都有IC卡,卡内既有种植户自身信息、地理位置、种植品种、肥水管理、病害防治等信息,又有以往交收葡萄的数量及糖度、种植户的投入产出等信息。收购葡萄时一查IC卡,就能显示所有信息,做到有条不紊,使数量与质量得到保证。”
——葡萄种植是农业转型的高端追求。张裕公司总经理周洪江告诉记者:“酿酒葡萄基地均为薄地,不占用良田。葡萄酒代表着‘时尚、健康、高雅’的消费理念,符合全球消费导向,且对国家税收贡献较大。进入葡萄酒产业链的葡萄生产基地,应该引领和探索我国现代农业的高端追求。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来说,我国都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把包括葡萄种植在内的葡萄酒产业链做强做大。”
200名专家田间地头送技术
核心提示:张裕公司对葡萄质量的要求十分苛刻,采摘前要对葡萄标本进行50多项质量安全性指标分析,达到标准的才准许收购加工。
7月份,正是葡萄基地管理的繁忙季节。记者在烟台福山区张裕葡萄基地采访时遇到驻基地技术员周新明,他正在指导种植户给葡萄株“打叉抹头”。 种植户唐大叔告诉记者,周新明是西北农林大学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五年来一直在葡萄园指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导农民种植,并负责技术培训。
了解到记者的来意后,周新明放下手中活儿,与记者攀谈起来。他说,张裕基地所选用的葡萄品种都是世界优良的酿酒葡萄。葡萄株行距必须合理,采用单杆双臂或水平龙干架式树形,让阳光充分照射每串葡萄;每株葡萄枝条修剪后仅留芽20个~30个,疏果后仅保留10穗~15穗葡萄,严格限产,使留下的每串葡萄都能获取充足养料,以获得最佳质量的葡萄原料。
除此之外,为了实现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张裕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制定了葡萄原料质量安全标准,并印制成册发放给葡萄种植户,对种植户进行定期培训,从源头上解决葡萄酒原料的质量安全问题。同时,张裕还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进行葡萄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升葡萄原料的质量。在葡萄收购之前,张裕在6大葡萄基地采集葡萄标本送往公司技术中心实验室,进行50多项的质量安全性指标分析,达要标准的葡萄才能进行收购加工。
记者了解到,在张裕6大葡萄基地中,像周新明这样的技术员有200余名。目前,张裕已建立一整套技术服务与种植管理体系:聘请6名国家级专家对葡萄基地发展、品种选择、新技术运用进行指导;建立自己的技术管理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送技术、送服务;设立合作社级技术人员,对农户跟踪指导,以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葡萄原料。
【后记】记者采访期间,看到张裕在每个葡萄基地旁都建有原酒发酵中心或酒庄,保证葡萄以最新鲜的状态进入厂区发酵。其中,酒庄的葡萄严格控制在采摘后1小时内破碎进入发酵罐。自此,一瓶瓶品质上乘、高雅时尚的葡萄美酒经数百道工艺处理后,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江南北、世界各地……
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